首页>
根据【作者:朱乐】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
设计师和他的设计生活 朱乐耕:当音乐遇见陶瓷
-
作者:
昭阳
朱乐耕
来源:
大美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构造
壁画
陶瓷
景德镇
陶艺家
扩散体
韩国汉城
音乐厅设计
建筑
麦粒
-
描述:
麦粒别馆,这个韩国汉城集音乐厅与美术馆与一体的建筑,被艺术界称之为"陶瓷宫殿"。如此命名,是因为音乐厅内四壁上的音响扩散体全部都是由陶瓷来制作的,甚至连外部大厅和走廊也被一系列大小不等的陶艺壁画连接起来,成为一个艺术的整
-
当代陶艺问道集
-
作者:
朱乐耕著
王文章主编
来源:
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陶瓷艺术
-
描述:
本书共分为论文类、随笔类、重要提案类三编,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现代陶艺的发端与发展、论景德镇的五彩瓷、装饰新手法的试探、现代设计的里程碑——包豪斯的格罗皮乌斯时期与迈尔时期等。
-
现代设计的里程碑——包豪斯的格罗皮乌斯时期与迈尔时期
-
作者:
朱乐耕
来源:
装饰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能主义
包豪斯
设计观念
格罗皮乌斯
现代设计
理想主义者
艺术与技术
建筑艺术
艺术家
现代工业设计
-
描述:
在设计的领域里包豪斯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其影响遍及世界,延至半个多世纪。但作为它的两位领导者格罗皮乌斯和迈尔,虽然都同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先驱,但其指导思想和所实践的设计观念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为此,划分了包豪斯两个时代的不同风格。 格罗皮乌斯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一位理想主义者,他认为一切造型艺术的最终目的是完整的建筑。要把建筑师、画家、雕塑家从彼此分裂、相互孤立的状态中拯救出来。通过整体和局部,重新认识和掌握多方面的建筑因素,使他们的作品再次充满曾丧失在沙龙艺术中的建筑精神。指出统
-
山区法庭的“调解经”
-
作者:
董雪
李蒙
朱乐
来源:
法庭内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办案
调解
双方当事人
相结合
审理案件
房山区
巡回法庭
河北
解经
法官
-
描述:
直面现实北京市房山区法院河北法庭法官们一天的生活是从班车上开始的。班车每天清晨从良乡的房山区法院的院子里出发,要跑近20公里,才能来到河北法庭。法庭还不是在镇上,在108国道边的山区农村里。不仅是山区,这里还是矿区,煤窑多,矿山多,运煤车整日川流不息。河北法庭辖区内有5乡2镇,800多平方公里,98%都在山区,有16万多常住人口和3万多流动人口,居住分散,道路交通不便,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这里的矛盾纠纷并不少,有时还表现得集中而激烈。在河北法庭当
-
实非平淡 绚烂之极:探析明代民间青花瓷绘的极简风格
-
作者:
王阿岚
朱乐耕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蕴美
传统
青花装饰
-
描述:
实非平淡 绚烂之极:探析明代民间青花瓷绘的极简风格
-
朱乐峰:在富春山水中追寻画之梦
-
作者:
韩一丹
朱乐峰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山水画
个人画展
王克举
北京画院
中国美院
江南山水
中央美院
黄公望
油画创作
富春山
-
描述:
他擅长油画创作,作品灵动耐看,笔下的山水动、虚、写、境,他用画笔记录自然之灵,尽情表达自己对江南山水的热爱。他是朱乐峰,2012年-2015年,他在北京、杭州、青岛以及老家温州,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如今他隐居富春山水,在诗与道中追寻自己的梦想。主持人:朱老师,您好!您把工作室从北京搬到了杭州富阳的公望艺术园,这里非常安静,又富含文化底蕴,还有许多中国美院的艺术家可以交流。朱乐峰:去年我把工作室从北京搬到了这里,终于可以亲身体验
-
加快文化强国建设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
作者:
张平
刘庆柱
朱乐耕
吴为山
张抗抗
李崇富
陈醉
单霁翔
梁晓声
潘公凯
冯岩
来源:
群言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发展
改革发展
文化强国
软实力
文化建设
繁荣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
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生产力
-
描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不久前发布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民盟中央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以"加快文化强国建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为题进行了座谈,现将大家的发言刊载如下。
-
恩师引我进入艺术殿堂
-
作者:
朱乐耕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院
研究中心
中国艺术
陶艺家
艺术家
中国当代陶艺
陶瓷艺术
作品
景德镇陶瓷
研究生
-
描述:
施于人(1928年-1996年)先生是当代中国陶艺界的一代宗师,他的作品沉着、优雅、清丽,根植传统又富于创新,成了中国当代陶艺史上不可越过的特殊符号。作为二十世纪后期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陶艺家之一,作为景德镇博学多识、深受爱戴的艺术家和导师,施于人先生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当代中国陶瓷艺术理论与设计创作的发展。为纪念施于人先生诞辰八十周年,为进一步探索中国现代陶艺发展之路,2008年11月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陶艺研究中心承办,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协办的施于人陶瓷艺术展暨研讨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举行。研讨会上,施于人先生生前的朋友、同学、学生讲述了不同时期里施于人先生的故事,他的奉献、他的敬业、他的艺术造诣还有他那颗孩童般乐观向上的伟大心灵令人感动。如今,施于人先生所带的第一个研究生、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陶艺研究中心主任的朱乐耕已是中国当代陶艺界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之一,本刊特刊出他追思恩师的文字,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