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龙眠”手法的写入与融合:论潘玉良油画中的线性风格
作者: 张晓雯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用笔   绘画风格   油画民族化   西方绘画   手法   中国画   融合   白描   线条   线描  
描述: 从潘玉良一幅幅女人体画中,常常使人体味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如白描画的线描技法.线描作为中国画的最重要的造型手段,是构成国画民族风格的一个要素,它不着颜色,即可形成具有独特表现形式和风格的白描画。潘玉良大胆地将中国的线描糅进她的油画人体像中,用硬笔毛笔蘸稀薄油色,突破了油画人体陈旧表现手法,以线条的疏密、刚柔,强弱、虚实等来表现形
“一代画魂”潘玉良“新白描体”的线性特征解读
作者: 张晓雯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融合   新白描体   玉良铁线   潘玉良  
描述: 一生坎坷,勇于和命运抗争,不懈追求艺术的旅法爱国女画家潘玉良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中西方艺术的融合,是最早用中国技法画人体的画家.她明确提出合中西于一体,及由古人中求我,非一人从古人而忘我之的艺术主张,享誉画坛.她把中国传统水墨中的意境韵致和线描技法揉进她的油画和中国画的创作当中,形成了独具面貌的玉良铁线,并在其基础上创造出了中国传统白描技法在近现代中国的新表现形式--新白描体,为二十世纪初中国艺术民族化的探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晓雯〖油画作品〗
作者: 张晓雯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硕士生导师   美术学院   油画作品   湖北宜昌   副教授   师范大学  
描述: 张晓雯〖油画作品〗
建筑环境中的雕塑艺术
作者: 苏晓雯   来源: 南方建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型雕塑   朗香教堂   雕塑作品   装饰性雕塑   环境艺术   精神需求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花纹图案   环境空间  
描述: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是现代社会十分重视的问题。人们不仅从生态角度考虑,也从心理上、精神上致力于创造一个能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美好环境。这就是环境艺术所
当大学城遇到南亭村
作者: 邢晓雯   龚雨婕   来源: 中国财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能力   技术服务工作   窑炉设计   南洋理工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实验电炉   高温技术   合肥工业大学  
描述: 华南乡村文化和现代都市文明在此交融。俯瞰广州现存的城中村,南亭只是其中的一个,但又是独一无二的一个。2013年11月8日,一场名为《南亭,作为一种方法》的展览,在南亭村码头的关氏宗祠开幕。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实验方向的大五学生,历时五周,深入南亭村调研和体验,13名学生共创作出6组作品,记录下他们所理解到的南亭村。
教授的摇滚
作者: 邢晓雯   来源: 中国财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能力   技术服务工作   窑炉设计   南洋理工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实验电炉   高温技术   合肥工业大学  
描述: “我想,通过表演表达公益可以很快乐,很摇滚,对现有体制和社会带有改造性。我们需要公益具有摇滚精神。摇滚具有颠覆性和破坏性。公益跟摇滚的结合可以打破人们内心坚冰。社会很多问题,冷漠、怀疑、不信任、犹豫不决,我们就用摇滚颠覆这些东西。” 2012年10月28日晚,广州雕塑公园TU凸酒吧。每个周末,这里是广州独立音乐的演出重点,然而,这一天,舞台的主角是两个大学教授。 朱健刚,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一位在大学和民间公益间游走的行者。
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艺术
作者: 周晓雯   耿菊花   来源: 当代美术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班尼斯特   周晓   社会对话   杜尚   个人意志   公共雕塑   公共空间   气场   成都人   公共项目  
描述: 耿菊花(以下简称"耿"):不知您在白立方是否做过一些公共空间艺术的项目,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周晓雯(以下简称"周"):白立方做了非常多的公共艺术,尤其是安东尼·格姆雷、sarah morris、马克.奎恩还有其他的艺术家,他们有大量的公共型艺术作品。画廊有不少这样的经验,而我们在中国也已经开始谈这样的公共项目。我从在谈的这些公共艺术项目中感受到,中国的公共艺术,包括公共雕塑都还是很薄弱。耿:您在做这些项目的时候是否有些比较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发现九堡
作者: 郭晓雯   来源: 楼市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项目定位   商业物业   房产   开发商   楼市   经济适用房   钱江   房源   购房者   交易中心  
描述: 传说有一只五彩大鸟,三年不叫不飞,有人怀疑它徒有其表,而事实上,“此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没有人见过这样的大鸟,因为这仅仅是典故中的一个比喻:我们却常常用这样的比喻去形容一个人,有才华却不张扬,平日勤学苦练却默默无闻,一旦旋展才华,便能光芒四射。也许,如今的杭州楼市也正孕育
“东西贯中”—吴冠中彩墨绘画形式语言的运用
作者: 李晓雯   来源: 华人时刊(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彩墨   吴冠中   绘画   融合中西  
描述: 吴冠中的绘画特色在于他对绘画形式美感的把握.他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完成了“国画现代化,油画民族化”的艺术理想,在当代艺术中占据一席重要之地,本文将以吴冠中不同绘画形式语言的运用为脉络,从其艺术奠基,风格形成,成熟到最后风格化,构架吴冠中整个绘画生涯的艺术小史,论述其时代性和前卫性,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艺术家和创作背景之间的关系,挖掘吴冠中对现当代艺术关怀的“融合中西”艺术理想的启发.
关于粉彩课程示范教学方法的思考
作者: 邹晓雯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示范教学   教学方法   课程   粉彩  
描述: 粉彩较为复杂的工艺过程和工艺特点决定了示范教学成为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方式。集中示范是整个粉彩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个别示范辅导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粉彩操作工艺、解决工艺操作具体问题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