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他拿起东方的歌琴弹奏着瑰奇的乐章--评唐湜的几篇意识流长诗
作者: 李春林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意识流动   东方化   西方现代派   浮雕   象征诗   评论家   天才   意识流手法   东方意识  
描述: 九叶派诗人是继戴望舒、冯至、何其芳之后奋力使新诗现代化的一个诗人群。而唐湜就是抒写过一些象征诗章的九叶诗人之一,更是当时他们中的主要评论家;他在1948年译出的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第一个《燃烧了的诺顿》,也启发另一九叶派诗人唐祈写出了《时间与旗》,对当时的大上海的现实面貌作出了天才的深刻刻划;杭约赫(曹辛之)又继而抒写了长诗《复活的土地》,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国的内战直写到上海的人民斗争,画出了多层次而又多侧面的浮雕式的一幅巨大壁画,堪称是“笼盖一代的”(唐湜语)现实史诗巨制。
铝母线水平连续铸造技术
作者: 李春林   来源: 机械工人(热加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动辊   铝母线   电磁调速电动机   压紧装置   铸造技术   收缩量   水平连续   结晶器   拉坯装置   同步锯  
描述: 我集团在建设二期、三期工程时,需要大量各种规格的铝母线(如规格8500mm×550mm×150mm).经过长期的生产与实践,我们设计制造出了一套水平连续铸造设备,该机构由结晶器、拉坯装置、压紧装置、同步锯和游动辊道组成(见图1).
名家·倪春林
作者: 倪春林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林  
描述: 倪春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河北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重彩画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首都博物馆画院画家,河北画院国画院研究员,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国画系副教授。
浅谈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渗漏问题的分析与应用
作者: 涂春林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钢筋混凝   渗漏   预防措施   土坡屋面   原因分析  
描述: 大家都知道,钢筋混凝土坡屋面越来越被现代人们所利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住宅屋面形式呆板的状况,给城市建筑风格增添了亮点,而且也改善了某些建筑功能.但一些坡屋面在檐口、穿过防水层管道、天沟、屋脊、阴阳角、墙身泛水处等部位出现渗漏,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和美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将结合工程实践并综合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分析造成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渗漏的原因,提出了建筑构造、施工管理、材料使用等方面的技术改进措施,介绍了坡屋面防水工程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景德镇五代瓷器艺术概说
作者: 邹春林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现代陶瓷   考古发现   五代   现代陶艺   艺术创作   瓷器   概说  
描述: 引言景德镇五代瓷器是景德镇迄今考古发现的最早期瓷器类型,其古拙无华的装饰、粗糙原始的工艺、斑驳参差的釉色,无疑都远远落后于宋代及以后各朝景德镇精美绝伦、素胎玉骨的产品,因而长期受到忽视,然而,就今天看来,这种稚朴和古雅的情趣与现代陶艺的精神诉求是那样地
半自动三管施釉机简介
作者: 叶春林   尹承楚   孟宪良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7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半自动   施釉机   人工   主要技术参数   产质量   成型工艺   劳动强度   技术要求   陶瓷制品   生产方式  
描述: (一)概况:施釉,是陶瓷制品成型工艺中一道重要的工序。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手工瓢内釉,用沾釉钩上外釉,人工荡釉,人工喷釉这样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但劳动强度大,产质量低,而且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红星瓷厂施釉工人,为了实现施釉工艺
馬春林山水画选
作者: 马春林   来源: 海内与海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高研班   工作室   工笔人物   画院   写意   书画   春林  
描述: 马春林擅长工笔人物、小写意、山水。1979年考入燕京书画社美术工作室,师从王成喜、周之林等,曾受董寿平、白雪石、俞致贞、何镜函、陈大章等授课指导。后进修于北京画院李小可山水画工作室高研班。
工艺有基、艺术无法——谈文人青花瓷的创作
作者: 邱春林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满席   张载   根器   朱熹   左图右史   曾国藩   玄烨   苏轼   文人画  
描述: 佛教讲人人生来根器不同,带业有别,在气质上万千人有万千样。古人用"左图右史,凝尘满席"来形容一个人读书敏学的状态。贵为皇帝的玄烨认为,人身上有各种气,只有"书气"最宝贵,"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西方有名谚很夸张地说:"人如其所读"。宋儒苏轼、朱熹、张载等都认为读书能变化气质,曾国藩甚至说:"读书能变换骨相"。所以,对任何人而言,读书都是再造生命的机会和过程,这是公平的,我也始终相信这一点。
< 1 2 3 ...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