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玉群的桦树皮油画
-
作者:
摄影
郭进
撰文
赵庆忠
来源:
黑龙江画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碳素
梦想成真
丝丝缕缕
疏密有致
蝶舞
字歌
-
描述:
郝玉群的桦树皮油画
-
湖北巴东高桅子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
-
作者:
彭军
田勇
郑忠华
来源:
江汉考古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朝及唐代墓葬
巴东
高桅子遗址
-
描述:
高桅子遗址本次发掘共分5个地点,地层堆积多属明清时期,发现六朝、唐代墓葬各1座,清末房基2座。出土及采集遗物有石、陶、瓷、铜、铁器等。六朝墓为岩坑石椁券顶墓,墓内残存的青瓷钵、铜五铢钱、铁削刀等表明
-
随心赋形 道艺合一——浅谈吴为山教授老子像的哲美
-
作者:
王忠林
来源:
江苏城市规划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趋向
城市雕塑
发展
-
描述:
历代老子造像大多把老子作为道教崇拜之偶像来塑,抑或为了满足虔诚崇信之心,抑或为了祈求除祸消灾之愿,而吴为山教授所塑的这尊老子像,不仅再现了老子作为道教始祖的仙风道骨,超然洒脱,而且把他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尤其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来塑。所以,我们所见的不是一座简单的宗教塑像或一位两千多年前的老人,他其实是一种道家精神的代表,是一座中华文明的智慧高山。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曾说:“吴先生所塑的老人是从五千年文化中走出来的。”《易·系辞上》曰:“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自道教仿佛教造像以来,我们看到众多的老子塑像都停留在一种“器”的层次上,只是肤浅地再现了世俗的情感喜好和宗教的教化功能。但吴为山教授的老子造像所追求的是一种形而上的哲美境界,这是一种由雕塑的形体之美化境到具有诗性、神性的哲美。他在其著作《雕琢者说》中说:“艺术家是以其对生活的特殊理解、特殊看法来表达自身情感的人。雕塑家要用有形的体塑造无形的气,达到最高的道。”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雕塑家不能只拘泥于形体、结构、比例等因素的约束,固于形之内,游于心之外,而忽视了对艺术的本质把握,这种本质的把握要以艺之道、心之道现哲之道。此尊老子...
-
陶瓷走兽画之我见
-
作者:
邵同忠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走兽画
陶瓷
之我见
-
描述:
论述中国走兽画与陶瓷走兽画的内在关系,分析历代走兽画大家的绘画风格及对陶瓷装饰的影响,阐述了研究包括走兽画在内的陶瓷绘画的必要性。
-
B-Zn复合掺杂的LNT微波介质陶瓷的低温烧结
-
作者:
喻佑华
尹雪帆
周川钧
艾凡荣
丁银忠
来源:
电子元件与材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子技术
Nb2O5
烧结助剂
TiO2体系
微波介质陶瓷
Li2O
低温烧结
-
描述:
调节了LNT陶瓷正的频率温度系数,质量分数为1%的B2O3和4%的ZnO是最佳添加量,可得到εr为59.5,Q·f为7840GHz,τf为0×10–6℃–1的微波介质陶瓷材料。
-
澹归和尚海幢寺碗
-
作者:
黄耀忠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得一
和尚
海幢寺
-
描述:
澹归和尚海幢寺碗是岭南藏界的名品,一直为晚近以来的藏家所珍视。几年前的一个夏日,有幸在北京竞得一只(图1),铜耳红木盒,盒盖镌刻邓尔疋书“清康熙海幢寺碗”,白瓷,釉色微青,红釉书“海幢寺”三字于外壁,口沿酱釉,底款为青花双圈及描押印。高6.5cm,口径14.8cm,足径6.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