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徐立忠文集
作者: 徐立忠著   来源: 青岛:青岛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食品   技术培训   教材   装饰雕刻  
描述: 本书是徐立先生近二十年的各种文章以及雕塑作品的汇集。
景德镇山茶花示范基地建设与繁育技术的探讨
作者: 刘瑞战   盛秋英   卢国忠   丁镇华   宋平   李劲松   来源: 绿色科技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繁育技术   景德镇   山茶花   探讨   示范基地建设  
描述: 对景德镇市山茶花示范基地的建设背景、市场需求、规划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山茶花繁育技术原理、性能指标,以及快速繁育技术方法和原理。
瓷都瑶里
作者: 孙忠平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自然   风景   景德镇   钢筋水泥   瓷都   绿色   文化积淀   交通拥堵   景象   景色  
描述: 曾经游历过几个大城市,诸如上海、广州、武汉……回来后总觉得索然无味,看见的都是钢筋水泥,或是车水马龙的拥挤街道,各种各样的汽车排放着尾气,交通拥堵不堪……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我与朋友打算放弃大城市和如"下饺子"般的著名景点,来一次亲近
尹呈忠漆画作品选
作者: 尹呈忠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绘画作品   华东师范大学   漆画   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学院   委员会   艺术学院  
描述: 尹呈,1952年生于江西吉安。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漆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绘画作品数十次入选全国性美展
寓素雅于茗壶 得泰然于心隅:“素心壶”创作谈
作者: 戴耀忠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概念   紫砂艺术   美林   设计新颖   整体制作   创作   紫砂壶   空间关系   提梁   壶身  
描述: 2011年5月22日在嘉德春拍会上,由顾景舟、韩美林合作的"提梁盘壶"以1150万元摘得桂冠。此壶1988年由韩美林设计、顾景舟制作,该壶直线与弧线交错运用,转折处明快流畅;提梁及盖的设计新颖、大方、突出;整体制作形成圆中有方、方中带圆的构图特色,充分运用了雕塑空间关系的美学概念;壶身刻有篆书"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之铭
善人不缺贵人助
作者: 罗忠学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世纪坛   收藏家   宋庄   艺术家   艺术中心   雕塑艺术   美术作品   美术馆   北京   升值  
描述: 刘若望对钱没有很高的欲望,出售作品的钱又投入到创作中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这让他的作品一直都保有很高的质量。圈内有一种传统的推销说辞:买我的作品,我保证每年升值百分之几。而刘若望从来不向藏家保证这一点,但他只保证两点:一是他作品的质量和艺术品质,二是他会坚持一直做雕塑。对于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收藏家来说,这两点恰恰是最重要的。
凌环如访谈
作者: 杨德忠   陈瑞   李雪   潘沛   董译之   来源: 艺术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电影   艺术与电影   论文电影   移动的观者   叙事   动态影像艺术  
描述: 凌环如老师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辈艺术家,也是我国著名油画家苏天赐的夫人。她于1926年生于湖南平江,1949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曾在上海市委文艺处美术室工作。1950年5月与苏天赐结为伉俪,次年随同苏天赐一起调至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后又随山大艺术系南下,任教于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和工艺美术系,从事基础课和雕塑及工艺雕刻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代表雕塑作品有:《战地护士》、《扫
雕塑空间的敬畏感
作者: 王忠林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祛魅   敬畏感   雕塑空间  
描述: 雕塑空间的敬畏感从原始社会就开始产生,并贯穿于历代雕塑艺术的创作之中,尤其在宗教雕塑中更加突出。本文从雕塑空间敬畏感的源流,敬畏感与环境的关系,敬畏感与现代性的冲突等方面论述了雕塑空间敬畏感的源流与内涵。
崔立忠雕塑作品
作者: 崔立忠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   雕塑  
描述: 崔立雕塑作品
浅析雕塑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意识
作者: 崔立忠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积累素材   艺术价值   心理状态   文化艺术修养   表象   创作过程   雕塑家   作品   雕塑艺术   心理意识  
描述: 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其价值不完全在于形式和表象本身,因为形式和表象,并无太多艺术价值,只有当其具有感知世界的功能和具有思想时,才能真正称其为艺术工作。好的雕塑作品正是这样,只有我们通过形象思维活动赋予形式以真实的内容的时候,形式和表象才能真正显示出其重大的意义来。其实这个过程看似无中生有,但无一不和雕塑家深入和感悟生活,长期实践,积累素材,文化艺术修养以及雕塑技巧上的基本功运用有关,尤其是和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意识有着直接的关联。
< 1 2 3 4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