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接触气膜连铸的实验研究
-
作者:
罗鸿博
邓康
程常桂
雷作胜
任忠鸣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背压
铝坯
气膜
DC连铸
-
描述:
通过实验研究了软接触气膜连铸方法.在连铸过程中,该气膜减少了结晶器壁与金属的接触,增加了界面热阻,对铸坯质量有重要影响.研究了气膜连铸稳定操作的必要条件,发现气体的背压随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拉坯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这为进一步改进连铸工艺和结晶器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
小方坯结晶器内腔形状局部改进及寿命试验研究
-
作者:
李庆忠
王哲明
于秀坤
来源: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锥度
寿命
结晶器
结构
改进
-
描述:
对140mm×140mm方坯结晶器的内腔局部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了抛物线锥度及曲面结构,对安装方式采取定位密封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结晶器的拉速得到了提高;拉坯阻力较原结晶器略有下降;结晶器的散热能力得到了大幅度加强;通过坯壳的测量数据表明结晶器的拉坯质量得到了提高.
-
吴薇油画的自我角色的变迁
-
作者:
马钦忠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空间
社会记忆
自我
个人性
个人化
七十年
身体
生存态度
自觉
相对
-
描述:
自我的问题,在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艺术家的生存方式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他们关注生存的质量,注重个人的情感自由度和精神生活的自我性。相对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他们更看重身体作为一个流动的社会空间的个人性。他们不会过多地把身体看成是某种社会记忆的媒介形式,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身体表达成为个人化的源于精神深处的生存态度。
-
朱成:从雕塑家走向公共文化建设之旅
-
作者:
朱成
马钦忠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卜比
公共文化
化相
毒豆
雕塑家
悬挂式装置
古建筑
文物
成石
土石
-
描述:
朱成:从雕塑家走向公共文化建设之旅
-
朱成:从雕塑家走向公共文化建设之旅--著名雕塑家朱成访谈录
-
作者:
马钦忠
邢镇非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雕塑
建筑艺术
雕塑家
雕塑艺术
-
描述:
朱成:从雕塑家走向公共文化建设之旅--著名雕塑家朱成访谈录
-
无柱状晶钢坯的连铸技术——半固态连铸
-
作者:
邢书明
张励忠
胡汉起
马静
李亚敏
来源: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柱状晶
连铸
半固态连铸
-
描述:
无柱状晶钢坯连铸技术是现代连铸技术的一个新发展 ,所得钢坯具有优异的成形加工性能。其基本过程包括合金熔炼、预结晶器预热、熔体搅拌和振动、凝固拉坯等基本环节。论述半固态连铸的基本概念、目前的应用、坯料的组织和性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
奇异的极光
-
作者:
李晓忠
来源:
集邮博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奇异
图案
北极
发行
太阳日冕
极地
太阳风
五彩缤纷
纪念邮票
耀斑
-
描述:
在南、北极漫长的极夜里,常常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到奇异的天象。其中最令人兴奋、最难忘的就是夜空中突然爆发出的极光。到过极地的人不会感到过多的惊奇,但对于那些从来没有到过极地的人来说,初次看到五彩缤纷、多姿多彩、变幻无常巨大的极光幕,出现在寂静的夜空时,那种惊奇和感叹是无法形容的。极光的产生和太阳日冕的活动有着密切的
-
自然雕塑天作画——黄石菊花石
-
作者:
余得忠
王银桂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面部表情
无奈
泥塑作品
石湾
人物
“文革”
男子
佛山陶瓷
创作者
雕塑家
-
描述:
自然雕塑天作画——黄石菊花石
-
绿色人才的摇篮——东北林业大学建校50年回眸
-
作者:
王忠诚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高等院校
实验林场
院系调整
东北人民政府
东北农学院
国家级重点学科
工程硕士
林业院校
东北林业大学
农业推广硕士
-
描述:
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公元2002年7月10日,在芳草如茵、绿树环绕、鲜花吐艳,花园般的校园内,伴随着五彩缤纷的礼花,上万学子、来宾的雀跃欢腾,东北林业大学迎来了建校50年华诞。
-
王小蕙的雕塑艺术欣赏
-
作者:
李忠雯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艺术欣赏
西部
现代都市
铁板
空间形式
作品
创意
雕塑
交通标志
-
描述:
《过天桥》是她取材于铁板的雕塑,现立在青岛雕塑博物馆园中。创意源于现代都市交通标志和西部传统民间皮影艺术,作品以铁板镂刻出一个正行走于过街天桥上呈皮影状态的少女像,被镂空的铁板则作为影子与其相呼应,构成了有趣的空间形式。清新透亮的兰白调与苍劲、浑厚的西部情调形成了强烈对比的景观印象。作品寓意了西部的历史与文化正在走向新的纪元,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