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忠】搜索到相关结果 1080 条
-
善人不缺贵人助
-
作者:
罗忠学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世纪坛
收藏家
宋庄
艺术家
艺术中心
雕塑艺术
美术作品
美术馆
北京
升值
-
描述:
刘若望对钱没有很高的欲望,出售作品的钱又投入到创作中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这让他的作品一直都保有很高的质量。圈内有一种传统的推销说辞:买我的作品,我保证每年升值百分之几。而刘若望从来不向藏家保证这一点,但他只保证两点:一是他作品的质量和艺术品质,二是他会坚持一直做雕塑。对于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收藏家来说,这两点恰恰是最重要的。
-
意象与观照:从雕塑的抽象到抽象雕塑
-
作者:
王忠林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的抽象
抽象雕塑
心理观照
意象
-
描述:
"雕塑的抽象"与"抽象雕塑"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界限。无论东西方,雕塑的抽象都一直存在于雕塑艺术的历史长河之中。而"抽象雕塑"是作为一种艺术思潮或艺术形态而存在的造型艺术,兴起于西方20世纪20年代,以抽象绘画的产生为契机。雕塑的抽象造型因素混沌质朴,现代抽象雕塑则是艺术家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心理观照。遗憾的是,当代中国抽象雕塑发展的无序性、空洞性,显然是缺乏一种超越原始意象的时代胸怀和心理观照。
-
雕塑教学十谈
-
作者:
朱光忠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础课
表现手法
创作课
新材料
艺术作品
基本功
艺术创作
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
教学法
-
描述:
雕塑教学十谈朱光忠一、教学目的必须明确我以为雕塑教学的目的和其它学科一样只能根据社会的需求而定。新时期以来,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物质和精神上的须求都有着很大的变化,作为雕塑事业发展先导的雕塑专业的教学,理所当然首先要适应这新的变化和社会要求,以...
-
美术创作
-
作者:
郑军里
高峻
李绍中
梁加坚
杨启鸿
柒万里
覃忠华
庞毅
刘中柱
何镇海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胴体
水粉画
水彩画
小岛
红水河
美术创作
中柱
铜版
雕塑
地平线
-
描述:
美术创作
-
凌环如访谈
-
作者:
杨德忠
陈瑞
李雪
潘沛
董译之
来源:
艺术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电影
艺术与电影
论文电影
移动的观者
叙事
动态影像艺术
-
描述:
凌环如老师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辈艺术家,也是我国著名油画家苏天赐的夫人。她于1926年生于湖南平江,1949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曾在上海市委文艺处美术室工作。1950年5月与苏天赐结为伉俪,次年随同苏天赐一起调至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后又随山大艺术系南下,任教于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和工艺美术系,从事基础课和雕塑及工艺雕刻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代表雕塑作品有:《战地护士》、《扫
-
将雕塑融入都市生活
-
作者:
刘国忠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著名国画家
刘国忠
铸铜
原创设计
道之
城市设计
哈尔滨师范大学
育英才
校训精神
雕刻艺术
-
描述:
鸿艺雕塑工作室刘国忠,是哈尔滨市一名雕塑师。十几年如一日,他带领自己的团队,用水泥、砂岩、玻璃钢、铸铜、大理石,为城市设计、制作各种大中小雕塑作品四百余件,其中有一半是他原创设计作品。这些取材多元
-
雕塑空间的敬畏感
-
作者:
王忠林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祛魅
敬畏感
雕塑空间
-
描述:
雕塑空间的敬畏感从原始社会就开始产生,并贯穿于历代雕塑艺术的创作之中,尤其在宗教雕塑中更加突出。本文从雕塑空间敬畏感的源流,敬畏感与环境的关系,敬畏感与现代性的冲突等方面论述了雕塑空间敬畏感的源流与内涵。
-
崔立忠雕塑作品
-
作者:
崔立忠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
雕塑
-
描述:
崔立忠雕塑作品
-
浅析雕塑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意识
-
作者:
崔立忠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积累素材
艺术价值
心理状态
文化艺术修养
表象
创作过程
雕塑家
作品
雕塑艺术
心理意识
-
描述:
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其价值不完全在于形式和表象本身,因为形式和表象,并无太多艺术价值,只有当其具有感知世界的功能和具有思想时,才能真正称其为艺术工作。好的雕塑作品正是这样,只有我们通过形象思维活动赋予形式以真实的内容的时候,形式和表象才能真正显示出其重大的意义来。其实这个过程看似无中生有,但无一不和雕塑家深入和感悟生活,长期实践,积累素材,文化艺术修养以及雕塑技巧上的基本功运用有关,尤其是和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意识有着直接的关联。
-
与石头对话的雕塑家:我眼中的雕塑家张沈
-
作者:
杨忠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我之境
艺术风格
当代艺术
材料技术
艺术创作
雕塑家
自然
作品
石头
对话
-
描述:
一个与石头长期对话的雕塑家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看了他的文章:‘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换言之:自然,自得。这也可以算是我人生的态度罢。真令我感动!艺术创作的问题,对他来说绝不仅仅是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材料技术的表现,而是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