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春大棚小果型西瓜品种比较试验
作者: 王小征   徐茂   来源: 中国瓜菜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果型西瓜   抗病性   耐贮性   品质   丰产性  
描述: ,分别鉴定新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性、品质、商品性和耐贮性及与对照品种的差异。结果表明,‘传奇4号’和‘农科大12号’西瓜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目前顺义地区的主打栽培品种推广种植,‘金玉玲珑无籽1号’和‘黄晶’可作为特色品种推广种植。
内敛的画家吴金平(节选)
作者: 徐茂权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平   《天气预报》   节目包装   造型能力   中国气象局   吴金   气象节目   动画设计   创作激情   气象影视  
描述: 吴金平给人的印象一如他的作品:沉稳内敛,坦荡而又谦逊。其作品反映出他极强的造型能力和敏锐的色彩感觉,画面传达出的理性思考与宁静心灵的回归让吴金平的作品有了更多的韵味。作为一名画家,吴金平是幸运的。他在中国气象局的工作主要是负责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等国家级气象影视节目的包装及动画设计,工作之余他潜心绘画。单位领导对吴金平非常支持,因为保持创作激情的吴金平经常能在节目包装上提出新的见解,让央视气象节目的
夏理斌油画市场潜力分析
作者: 徐茂全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成交额   收藏   潜力分析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品市场   作品   人民币   美术馆  
描述: 背景:夏理斌油画作品目前一级市场平均单幅价格约为6万元人民币,参加过全国性学术展览的艺术创作每幅作品约为10万元人民币。二级市场价格比一级市场高出约30%,截至2010年底,据统计夏理斌作品二级市场成交率为80%以上。
青岛市东海路调研与评析
作者: 徐茂臻   来源: 南方建筑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海路   景观规划   雕塑  
描述: 东海路景观规划是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它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功。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在调研基础上,但对东海路进行评析,提出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流化床焚烧处理有机浓缩废液的结焦结渣特性
作者: 李晓东   吕宏俊   徐茂蓉   马静颖   严建华   岑可法   来源: 化工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焚烧温度   添加剂   结焦结渣   有机浓缩废液  
描述: 温度是有机废液焚烧的重要参数,也是影响焚烧炉结焦结渣的重要因素.实验研究分析了采用流化床焚烧处理有机浓缩废液时,焚烧温度对结焦结渣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焚烧温度的升高,焚烧炉的结焦结渣程度逐渐加大,渣样晶相由以Na2SO4、NaCl等为主转变为以Na2SO4、Na2Si3O7等为主,且Na2Si3O7在渣样中的比重随着焚烧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向焚烧炉添加石灰石、Fe2O3粉末、高岭黏土等添加剂能够较好地抑制焚烧炉的结焦结渣.
比翼双飞——王君,张红梅作品浅析
作者: 徐茂平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技法   创作题材   艺术风格   张红梅   王君   油画  
描述: 一次,我在朋友那里看到了几帧油画作品的照片——都是描写西藏藏民题材的:这扎实的油画功力,酣畅流利却又浓重厚实的刻画,特别看到这几根飘逸的线条同坚实的人物形体塑造浑成一体时,使我觉得这在同是描写西藏题材的作品中有一种面目一新之感。显然作品很不错。但因用具象的手法描写西藏题材的作品不乏少见,故当时也没有引起我的特别注意。直到我认识了王君,知道他是一个刚三十出头的青年画家,而这些作品则创作于
标新立异 凸现个性——读徐柯生的现代雕塑
作者: 徐茂平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   标新立异   现代雕塑  
描述: 柯生总是在标新立异,这并非是他的理性所致,而是他与生俱来的性格所致,他总是以一个年轻的心态,刻意要表现一些新的东西,也正因为这种标新立异是来自他心灵深处的生命的本源之中的东西,故他虽然没有标新立异的意识。而实际上却总在标新立异。由此,出自他手中的作品,总是奇异新颖。但他又不是为奇而奇,为新而新。这怪、奇、新一经他的手,倒显的自然而然了,读柯生的作品,无论是娴熟流畅的单线白描,还是韵味怏然的水墨,彩墨,作品中总是凸现出一种别样的艺术意蕴。如今,他又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些雕塑作品,读了也总是让人玩味再三。
落单的花瓶
作者: 徐茂林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材质   汇源   绘画技法   新彩   釉上彩   陶艺家   陶瓷艺术家   艺术评论家   陶瓷绘画   颜色釉  
描述: 一早就做了计划要为麻汇源写一篇文章,但迟迟未下笔,因我一直在观察他的艺术动向,然而他尚年轻,尽管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作品却还无法成就一个完整的体系,艺术轨迹刚画出一道上升的线,日后定是会有更大的变化或跳跃式的发展。任何艺术评论家如果想断言麻汇源的未来,都未免为时过早。从他最初的釉上彩《影战》系列里抑扬顿挫、高贵端庄的节奏,再到创造宁静孤单的高温色釉作品,无不让观者从中发现许多惊喜之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