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徐春】搜索到相关结果 22 条
-
海岛恋歌:记山东省长岛县农水局农机站站长陈维一
-
作者:
徐春光
张洪芹
来源:
中国农机监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省
水
农机站
站长
海岛
长山列岛
岛屿
长岛县
-
描述:
深秋的长山列岛,苍莽逶迤,云蒸霞蔚,像一幅浓墨重彩的天然油画。这是一个容易被喧嚣都市遗忘的地方。这是一个由32个岛屿组成的山东省惟一的海岛县,管理好分布在其中有人居住的10个岛屿上的近600台农机——这就是山东省长岛县农水局农机站站长陈维一的工作。
-
徐春丽作品
-
作者:
徐春丽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亲
作品
油彩
-
描述:
徐春丽作品
-
多哈会展中心及塔楼,多哈,卡塔尔
-
作者:
徐春宁
来源:
世界建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塔楼
波斯湾
卡塔尔
标志性
会展中心
遮阳板
雕塑
-
描述:
展望我们梦想着多哈拥有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具有永恒魅力的塔楼。这一展望是源于那美丽而充满诗意的形式——一座在波斯湾上升起的灯塔——覆盖着玻璃遮阳板,随着太阳与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在夜间又转变成一座发光的雕塑。这不仅仅是一栋建筑,更是一首艺术之歌。
-
几丁聚糖对青花菜酚类物质及品质的影响
-
作者:
刘扣生
寿森炎
徐春梅
廖芳滨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几丁聚糖
酚类物质
青花菜
品质
-
描述:
探讨了不同浓度几丁聚糖对青花菜花球的酚类物质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60 mg/L几丁聚糖对花球的生长影响不大,浓度为50 mg/L几丁聚糖使花球的酚类物质及品质有所提高,浓度为40 mg/L时则能显著提高花球酚类物质含量及品质,其中叶绿素、类黄酮、绿原酸、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分别较对照提高64.4%、282.5%、35.6%、16.2%、22.7%,但蔗糖含量却有所降低;并初步探讨了酚类物质与跟其形成有关的一些酶(PAL、PPO)的相互关系.
-
关于建筑的随想琐记
-
作者:
徐春锦
来源:
钢铁技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师
建筑设计
建筑
-
描述:
意识·思考就我国目前建筑界的状况而言,建筑师们应加强环境意识、文化意识和科技意识。每作一个建筑设计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是:环境与地形、功能和技术、艺术及国情。创造·创新艺术贵在创造。写文章、作曲、画画、搞雕塑和建筑方案构思,都叫创作,都是创造性的工作,关键是一个“创”字。建筑界谁都主张创作不应拘泥旧法、随波逐流,应该独出心裁、另具一格,希望所有作品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的。这是理想化的目标,实际上是难以达到的。因为艺术真理是需要继承的,也要经过“抄袭”或模仿的,人类不是自古就懂高科技;人类所以能不断地进步,就是因为有前人经验可以学习、利用,有了继承才能发展和转化,才有创新。建筑创作贵在创新,但不要把创新绝对化,建筑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有时“随人后”或有点儿别人作品的“影子”是不可避免的,建筑史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否则就不会有各个时代的共同风格,不会有时代的共同特征了。问题是怎样继承和创新,怎样避免建筑与建筑的总体形象雷同,而不是彼此不能有同类的建筑语汇。但是不应该一窝蜂似的去引用、模仿某种新奇的建筑符号之类,如近年来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空架子和美国KPF大檐架,有的用得好,有的无意义。看来,越是引人注目的建筑符号之类...
-
剖析油画的奥秘风景创作
-
作者:
徐春丽 周正绘刘建超主编
来源:
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汉法
汉字
作品集
中国
中国画
现代
-
描述:
剖析油画的奥秘风景创作
-
徐春丽
-
作者:
徐春丽绘
来源: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油画(学科:
作品集
中国
学科:
现代)
-
描述:
本书主要介绍了画家徐春丽的绘画历程,收录了其几十幅优秀油画作品。
-
徐春锋【油画作品】
-
作者:
徐春锋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
油画
-
描述:
徐春锋【油画作品】
-
徐春锋〖油画作品〗
-
作者:
徐春锋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宏伟
羽仙
晨景
-
描述:
徐春锋〖油画作品〗
-
风景创作
-
作者:
周正 徐春丽著
来源:
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风景画
油画技法
油画
-
描述:
油画约在15世纪时起源于欧洲,是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因为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干后不变色的特性,可以进行多种颜色调和,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创作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