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张亚】搜索到相关结果 155 条
-
日用陶瓷产品设计的心理策略
-
作者:
张亚林
余勇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产品
日用陶瓷
-
描述:
人们对日用陶瓷的态度和需要是千奇百怪的。然而运用消费心理学对这难于捉摸的状态进行分析、研究,便可按其规律了解和分析日用陶瓷产品的消费现象,预测消费趋势及进行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 一、按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设计 由于生理特点,生活经验的积累,传统观念的沿袭等因素,促使传统消费习惯的形成。在不少消费者中,这种传统消费习惯甚至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日用陶瓷设计中必须按照消费者的习惯设计。一般说可借鉴长期沿用的造型、装饰色彩、装饰题材以及容量、配套等等,以满足、适应消费者的习俗心理,使消费者在购买中易于识别和记忆,增强其信任感。
-
要加强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
-
作者:
高岭
张亚南
来源:
中国税务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征管体制
账簿设置
纳税人
经营模式
中国
发票管理
-
描述:
要加强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
-
CIGE2008:亚洲艺术的灿烂千阳
-
作者:
张亚萌
来源:
大视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洲
多媒体
博览会
观众
韩国
艺术作品
艺术家
现当代艺术
艺术创作
印度
-
描述:
在四天之内逛遍全球的80家画廊,乍听上去有些痴人说梦,但在4月底到过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厅的人们,却实践了这种天方夜谭式的计划:如期举行的CIGE2008(第五届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汇集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以色列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80家旨在推介现当代艺术的画廊,为观众准备了5000余件全球艺术家创作的绘画、雕塑、影像、装置、多媒体艺术作品;在这其中,亚洲画廊占到总体数量的70%,拓宽亚洲当代艺术的视野,呈现其如灿烂千阳一般的风貌,成为本次CIGE的主题之一。
-
自古英雄 当出少年
-
作者:
张亚伟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与发展
生存发展
戏剧
中国青少年
观众
京剧艺术
青少年群体
依附于
当代
生命源泉
-
描述:
员,且就京剧振兴来说,更以高素质的学生团体为青少年受众的主流。 当代青少年受众的特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1.接受新鲜事物强,往往以第一视觉听觉效果决定是否接受一门艺术。 2.文化水平较高,对中国传统
-
奇人吴晓红:“中国梅花王”
-
作者:
张亚斌
来源:
大众投资指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纪公园
青梅
中国梅花
上世纪末
市场
梅园
国家公园
梅桩
浦东新区
嫁接
-
描述:
人送绰号"梅桩疯"2002年吴晓红退休后,本想好好享受晚年的淡然生活,然而他却在家乡看到十分痛心的现象。长兴是我国著名的"青梅之乡",但上世纪末,青梅鲜果市场滑坡,梅农含泪砍下百年梅树当柴烧。吴晓红决定要帮他们做些什么。仅仅一年多,他就花费300多万元,买了2万多棵青梅树。买来的青梅
-
六盘水市三线文化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研究
-
作者:
张亚琴
范贤坤
李晓琴
陆云
杨玉和
蔡伟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盘水市
景观雕塑
铁艺公园
三线建设
-
描述:
水城铁艺文化公园展现出三线建设与本土文化完美的融合,有清晰的三线历史发展记录,并通过景观雕塑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对于研究三线文化建设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地勘测并进行研究。 雕塑被誉为“凝固之舞蹈”,水城铁艺文化公园不仅宣扬六盘水文化艺术,而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
六盘水市三线文化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研究——水城铁艺文化公园调查与研究
-
作者:
张亚琴
范贤坤
李晓琴
陆云
杨玉和
蔡伟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盘水市
景观雕塑
铁艺公园
三线建设
-
描述:
水城铁艺文化公园展现出三线建设与本土文化完美的融合,有清晰的三线历史发展记录,并通过景观雕塑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对于研究三线文化建设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地勘测并进行研究。
-
元朝西藏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
作者:
张亚莎
来源:
中国民族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一中学
辽阳市
作品展
民族文化宫
西藏班
优秀作品
师生
美术
-
描述:
元朝西藏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
探幽浙江“桃花源”顺溪
-
作者:
张亚斌
来源:
新青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浅蓝色
经络
阳光照射
行走
女子
爱人
爱情
油画
鹅卵石
冲刷
-
描述:
想象一下,在人间,有这样一个地方。两行峰峦叠翠的山,中间一条清澈见底的溪,一条青石板铺路的沿溪老街,老街靠山一侧则是几座建于清代康乾年间的古屋,溪流尽处耸立着一座形似竹笋的山峰,峰上挑着一眉冷冷的月牙,每当初三夜,“月生时,适当其尖。”电影《竹外桃花》曾在此地拍外景,这如油画一样的风景,是不是很美很浪漫? 南雁荡山深处的秀美之地 晋代名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源。
-
诡谲面具男:波兰艺术家斯塔西斯·艾德哥维奇的海报特色
-
作者:
张亚圣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塔西
海报
波兰
墨西哥
肖像
艺术风格
面具
艺术家
表达
特色
-
描述:
上世纪60年代末期,波兰招贴画中升腾起一股崭新的势力——其外部表象表现为一种抑郁、幽暗的气质弥漫于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中,内在机理则表现为对波兰艺术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内质思考。这个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就是斯塔西斯·艾德哥维奇(Stasys Eidrigevicius)。他活跃于油画、素描、插画(主要指藏书票)、招贴画、雕塑、摄影、产品设计、装置艺术和戏剧等诸多领域,尤以海报和书籍插画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