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透明导电SrCu2O2薄膜的制备技术与生长机制的探讨
作者: 方亮   高岭   董建新   彭丽萍   刘高斌   汪立文   来源: 材料导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SrCu2O2   域匹配   异质外延  
描述: SrCu2O2(SCO)是一种新型可掺杂为p型导电的直接带隙透明氧化物半导体,其沉积温度低,基于pSrCu2O2和n-ZnO薄膜已经成功制备了异质结透明近紫外发光二极管,预示着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对SCO薄膜的几种制备技术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说明,结合域匹配外延的观点讨论了SCO在ZnO上的外延关系,并提出了SCO膜生长机理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p型GaN上透明电极的研究现状
作者: 董建新   方亮   张淑芳   高岭   孔春阳   来源: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透明电极   欧姆接触   GaN   透明导电膜  
描述: GaN基发光器件通常采用金属作为p型GaN的接触电极,但由于金属透光率低,大大降低了器件的发光效率,解决办法之一就是采用透明导电薄膜作为其接触材料.本文在分析p-GaN上难以形成欧姆接触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获得良好电极性能的途径,并从电极的制备方法、光电特性等方面讨论了近年来透明导电薄膜作为p-GaN接触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说明.
ZnO上欧姆接触的研究进展
作者: 董建新   方亮   张淑芳   彭丽萍   张文婷   高岭   来源: 功能材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透明电极   欧姆接触   ZnO   肖特基势垒  
描述: 为制备高性能的ZnO基器件如UV光发射器,探测器、场效应晶体管,在ZnO上形成优良的金属电极是十分必要的。回顾了近年来ZnO上制备欧姆接触的新进展,对在n型ZnO上制备欧姆接触的Al,A1/Pt
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发掘简报
作者: 刘新园   李一平   江小民   权奎山   张文江   江建新   孟原召   来源: 文物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成果   景德镇   御窑厂   遗址发掘简报   宋元时期   明清   文献记载   江西  
描述: 明清御窑遗址位于景德镇市中心的珠山地区,2002~2004年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珠山北麓和南麓的两个地点进行了发掘。揭露的遗迹有墙、窑炉、辘轳坑和掩埋落选御用瓷器的遗迹等,多数是首次发现。出土遗物有瓷器、建筑材料、窑具等,以明代御窑瓷器最为重要,内涵丰富。这些遗迹、遗物为明清御窑的研究增添了新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 刘建新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发展史   创作历程   油画艺术   中国艺术   少数民族题材   美术创作   绘画创作  
描述: 一、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在中国艺术文化发展史中写过非常重要的一页。回顾建国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在整个西部(尤其是新疆、云南、广西、西藏、宁夏、甘肃等地区)的油画艺术创作历程中,少数民族题材一直是最为重要的文化构成因素。在历次重要的发展阶段和许多杰出
管建新油画作品
作者: 管建新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   油画  
描述: 管建新油画作品
探访“徽饶古道”第一关——虹关
作者: 詹建新   来源: 徽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口   古道   徽州府   春秋时期  
描述: 虹关,地处江西与安徽休宁交接处,古有婺源北大门之称。于南宋建炎年间由詹姓建村。现有住户230余户,人口1100多人,因古时地处要塞,又是古代徽州府到饶州府的必经之路。虹关,又名虹瑞关。当时,由于虹关坐落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楚(国)两国划疆之地的浙岭南麓。故有“徽饶古道第一关”之说。[第一段]
凤凰城的姑娘
作者: 高建新   来源: 红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城   大城市   旅游公司   服装   凤凰   司机   苗族   父母   土家族   超市  
描述: 1凤凰城的姑娘与这座古城一样,也是古色古香的。她们穿着苗族或土家族服装,梳妆着珠宝或金银头饰。几乎一式的小巧玲珑的个头,背着青竹背篓,飘逸在石板街上或山间的鲜花丛中。她们唱着山歌向你走来,一下子就能钩住你的魂,当你猛然抬头看时,只见她们明净的双眼,鲜嫩白净的肌肤,甜美的脸庞。
江西景德镇丽阳碓臼山元代窑址发掘简报
作者: 戴仪辉   赵可明   王上海   江建新   胡胜   王光尧   来源: 文物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发掘简报   江西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   景德镇市   元代   国家文物局   陶瓷考古  
描述: 碓臼山元代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南丽阳乡丽阳村碓臼山的南坡, 2005年7月由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景德镇市陶瓷考占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不仅出土了大量青瓷器,而且发现了一座元代窑炉的遗迹,是由龙窑向葫芦形窑过渡的雏形,对于陶瓷窑炉发展史具有一定学术价值。通过对该窑炉内原状匣钵柱排列方式以及装烧细节的考证,可作为研究和复原元代晚期窑炉每窑的装烧量、窑内匣钵平面排列和空间组合等瓷业生产的原始依据。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