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超声波雕刻技术及其工具制造
作者: 郝建华   来源: 新技术新工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   工具制造   雕刻工具   超声加工  
描述: 简要介绍了超声波雕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叙述了超声波平雕、浮雕、文字雕刻的方法与所需工具的制造方法
中晚熟青花菜越秀及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作者: 毛忠良   王建华   吴国平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栽培技术   青花菜   越秀   优质   高产  
描述: 越秀青花菜品质好、产量高,花球存圃时间长、花球绿色,花球形状厚圆紧实,球缘整齐,蕾粒细而均匀。它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重点是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及时并充分满足其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适期收获。
浅谈中温油滴天目釉的研制
作者: 徐建华   周瑞   王锡林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氧化焰   隧道窑   中温   油滴天目釉  
描述: 试验以长石为主要熔剂,通过添加氧化铁、骨灰、滑石等原料,经隧道窑氧化焰中温釉烧,配制出油滴天目釉,釉面光滑、细腻,提出该釉的主要组成以及工艺条件。
花魂鸟影照清涟:周振贵的花鸟世界
作者: 李卉   俞建华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魂   艺术道路   塘洲镇   艺术精神   逸品   鸟鸣声   风竹   周振   紫藤花   传统文人画  
描述: 周振贵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塘洲镇一个普通的农家,但工作学习却与美术结下缘分。他几乎涉足过所有绘画门类:舞台美术、油画、版画、漆画、中国画……近几年又开始探索与创作花鸟画。周振贵的家乡,面临一泻千里的赣江,而涓涓的珠陵江又从他家门前潺潺而过,江边遍野的花香鸟语所蕴含的深沉、幽远、清纯的意境给他的审美历程铭留了深深印记,也由此成为他选择艺术道路的初衷。随着时光的流逝,步入中年后阅历的丰厚,在花鸟世界里,他已看不到过去的情调,而是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能寄托思想感情的领域:在盛开的紫藤花中,他体味到春天给人带来的希望和无尽的遐想;在焦风竹影的鸟鸣声中,他看到了刚柔结合的和谐以及万物强劲的生命力;晚秋时节梧桐落叶依然能够感到生命的延续;在明净的月色中,他愿与花鸟共
徐风艺术年表
作者: 徐建华   来源: 艺术学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系   美术教育家   徐风   钱松喦   吕凤子   个人展览   汪采白   国立中央大学   潘玉良   名家名作  
描述: 徐风(1900—1988),字乐山,号仁斋,江苏无锡人,祖籍常州。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与同窗钱松喦等结为挚友。192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成为中央大学艺术系首届学生,得徐悲鸿老师及著名画家吕凤子、潘玉良、张书旃、汪采白等示范传艺。抗战期间,徐风颠沛流离于湘、桂、赣、黔间,创作国画,举办个人展览,深得徐悲鸿赏识。1946年携眷东返,执教于江苏省立洛社师范。徐风不仅对中国传统绘画,包括山水、花乌、蔬果、人物、飞禽走兽、书法等诸方面研究颇深,而且对素描、水彩、油画以及艺用解剖等教学研究亦有心得。徐风遍临古代及近现代名家名作,撰写大量教学笔记和讲稿。徐风早期作品格调雅正、气韵兼力,中期作品笔墨纵横、信手神来,晚期作品敦朴浑厚、淋漓尽致,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是“太湖画派”代表人物之一。本辑特刊发徐风先生年表,以飨读者。
颜文樑绘画艺术研究
作者: 沈建华   来源: 艺术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舍拉   演化论   象徵主义   鲁东   宗教   装饰   舒禾   自然  
描述: 颜文樑自幼就表现出很高的绘画天分,后来他不仅自己深研西画,还创办了苏州美专,为祖国培养了大量的美术人才,是中国近代艺术史上德高望重、造诣深厚、风格独特的一代宗师。本文主要以颜文樑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为线索,将他的绘画风格分为两大阶段:再现写实和表现写意阶段;同时,又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了颜文樑风格形成和转变的原因:追求"美"的绘画思想对其风格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族风格的影响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最后总结了颜文樑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影响,其中包括他在全力引进西方油画和油画中国化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对第二代、第三代油画家产生的影响等。
追溯徐悲鸿精神——廖静文访谈录
作者: 宫建华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访谈录   中国近代   现代绘画艺术   文化大革命   纪念馆   中国古代人物画   徐悲鸿   中国美术   艺术学院  
描述: 徐悲鸿,是杰出的艺术大师,是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开拓者、实践者,同时又是西方油画的传播者,被国际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为纪念徐悲鸿逝世五十周年。我受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艺术交流》的委托,前去看望《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全国政协常委、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 廖静文女士为弘扬徐悲鸿精神而亲手创办了《徐悲鸿纪念馆》,并在担任馆长的同时,还有继承徐悲鸿遗志、发扬光大徐悲鸿美术事业的另一贡献,即:“徐悲鸿美术学院”的十七年伟业。她为国家培养千余名美术专门人才,为徐悲鸿先生的未竟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了整整半个世纪。
工笔重彩的色彩与运用
作者: 宫建华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重彩   色彩   运用  
描述: 在中国画领域里,工笔重彩画无疑是与色彩结合最为紧密的种类,工笔重彩是绘画创作中色彩语言的变化与色彩观念的转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工笔重彩的色彩与材料运用是更深人地运用各种技法,以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成的视觉美感,丰富工笔重彩画的表现。
传统格法演绎现代意境:论陈之佛工笔花鸟画的独创意义
作者: 宫建华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之佛   现代性   工笔花鸟画  
描述: 陈之佛为中国近现代最有成就的工笔花鸟画家,他的工笔花鸟画不仅复兴了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的精华,同时他以工艺美术家的严谨认真的态度,将工笔花鸟画创作技法推向更为经典的品格。陈之佛对于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贡献又不仪仅是传统艺术的单一复兴,而作为时代的杰出艺术家,他实现着工笔花鸟画的现代演进和时代气息,从而呈现出现代意义。对陈之佛工笔花鸟画探索的关注,将给我们以启迪。
论“工笔重彩”的文学观照
作者: 宫建华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重彩   美学范畴   取形与离形文学解读   文学观照  
描述: 以“文学观照”的角度看待工笔重彩绘画,可从取形与离形、文学解读及中国绘画的审美范畴三个标题拓展深入,从而使我们更为关注“文学语言”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 1 2 3 ... 15 16 17 ... 35 36 3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