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龙窑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 沈岳明   来源: 文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泉窑   历代   青瓷   发源地   产区   浙江   原始瓷   瓷器  
描述: 明代以前,南方地区已广泛使用龙窑烧制瓷器。本文以在浙江发掘的龙窑为主,结合出土实物与档案资料,对龙窑的发展、窑炉的装烧量、窑场的生产组织制度、龙窑的排烟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龙窑自商代发展到唐宋时期基本已达到完善阶段,火膛、窑室、排烟室、窑门、投柴孔、窑前工作面等已齐全。窑具也有一个逐渐发展并完善的过程,大约在南朝或以后匣钵的使用标志着龙窑烧成方式的成熟。古代龙窑没有高于窑炉尾部的烟囱,其排烟室除了排烟还有控制排烟的作用。
设计师自己的办公室
作者: 秦岳明   来源: 室内设计与装修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办公室   办公空间   设计师   装修   基础  
描述: 这是一个在原办公空间的基础上增建的办公室。新与旧如何衔接就成了较为重要的问题。空间虽然扩大了,可惟一的装修原则却是能省则省。实用+省钱+ 简便,是这间办公室惟一的设计原则。浓妆或素裹,都只是一种手法,惟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紧缩的预算使设计变得更富有挑战性。中规中矩的平面,比较理性。既实用,也最符合公司的管理方式。只在会议室兼资料室的墙面做了6°的旋转,增加空间的进深感,活跃办公气氛。“挤”一下的感觉,较为“建筑”。在这里没有任何较为“煽情”的东西,罩了清油的欧松板,简单的方钢玻璃结构墙,素色粉墙,随手拈来,朴实中透出对设计的理解与追求。黑白、冷暖间的对比,空间界面上的穿插与构成,勾勒出空间的体积与表情。用免费的石材样板垒个台,摆个“雷镇子”。破旧的铁皮箱,也能成为一个理想的茶桌。藤编的座椅,青花的瓷盆,不经意的顽皮映衬出本色中的“中国”。相信若不是对原有装修的顾念,一切还会做得更为纯粹。
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
作者: 沈岳明   来源: 满分阅读(高中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著名画家   国画   莫奈   画画   油画  
描述: 法国画坛巨匠莫奈,从小就喜欢画画。最初,他以木炭画为起点,很快就赢得了画坛的关注。从而也认识了著名画家布丹。从此,他便紧紧地跟随着布丹学习油画。
德化地区不同窑口青花瓷的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
作者: 郑延斌   岳明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化青花瓷   PIXE   化学组成   原料来源   模糊聚类分析  
描述: 福建德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瓷业生产区和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为了解德化地区不同窑口青花瓷的原料来源、成分和分类关系,用质子激发Χ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量了20个后所窑和十排格窑青花瓷样品的胎、釉化学组成,将这些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窑青花瓷的胎、釉原料来源接近,并且都经历了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两窑不同时期青花瓷透明釉样品的釉料来源或配方曾有过明显的变动.
中国青瓷史上的最后一个亮点——大窑枫洞岩明代龙泉窑址考古新发现
作者: 沈岳明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景德镇   龙泉窑   宫廷   中国青瓷   南宋官窑   明代   发掘   考古工作   瓷器  
描述: 9月至2007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龙泉青瓷博物馆联合对窑址进行发掘,共发掘面积1600余平方米,揭露了一系列烧造遗迹,使当年生产面貌得以完整复原;发现的遗物种类丰富
鸿景湾示范单位
作者: 秦岳明   来源: 现代装饰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入口空间   外部空间   局部改造   趣味性   空间感   建筑空间   透明玻璃   整体空间   功能性   趣味中心  
描述: 通过对原有空间的局部改造,增加整个建筑空间的趣味性,同时扩大空间感并创造一种相互流动的空间。入口玄关结合洗手台的处理成为入口空间的一个雕塑和视觉及趣味中心,并兼具功能性。玻璃的处理,成为空间的重点,形成插入建筑空间的一个晶莹的玻璃盒,自然形成整体空间的重心。书房以透明玻璃进行分隔,加强与外部空间的对话并保持整体空间的灵动性。主人卧室舍弃繁琐的装饰,仅在局部墙面进行不规则的壁龛处理,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同时为室内提供柔和的照明。儿童房则根据空间的性质,以鲜艳的色彩来营造活泼的气氛。材料和细部的严格控制保证了空间的纯洁,强调了简洁、灵透且现代的设计概念。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