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帽简的辨识和鉴定
-
作者:
何小龙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中国陶瓷
清朝
学术论文
瓷器鉴定
起源
辨识
《陶说》
-
描述:
关于帽筒的起源,历史遗留的资料和信息很少,许多专家认为帽筒的起源应在清朝灭明时就有了。但在清朝关于陶瓷器物的论述和记载中,如清朱淡的《陶说》,清兰甫的《景德镇陶录》,清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近代耿宝昌先生的《明清瓷器鉴定》和冯先铭的《中国陶瓷鉴赏》及赵立成的《中国清代瓷器图录》等大量学术论文中难寻帽简芳迹。
-
增压浸没燃烧装置中高反压燃烧器数值模拟研究
-
作者:
宫小龙
朱庆霞
冯青
刘中良
江瀚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增压浸没燃烧
高反压
数值模拟
燃烧器
-
描述:
分析了传统浸没燃烧技术的特点和不足,研制出增压浸没燃烧蒸发器装置。借助Fluent软件研究轴对称燃烧器在5-30atm压力下的燃烧特性。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压力的增大提高了燃烧反应速率,强化了燃烧性能,燃料燃烧更充分;随着压力不断提高,燃烧反应起始位置向气流上游移动;火焰最高温度不断升高;CO2和NOX浓度也相应增加。仿真结果与前人预测结果对比,二者基本吻合。证明高反压燃烧器十分适合在增压浸没燃烧技术中应用。
-
帽筒的辨识和鉴定
-
作者:
何小龙
来源:
理财(收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中国陶瓷
清朝
学术论文
瓷器鉴定
起源
辨识
《陶说》
-
描述:
关于帽筒的起源,历史遗留的资料和信息很少,许多专家认为帽筒的起源应在清朝灭明立国时就有了。但在清朝关于陶瓷器物的论述和记载中,如清朱淡的《陶说》,清兰甫的《景德镇陶录》,清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和近代耿宝昌先生的《明清瓷器鉴定》和冯先铭的《中国陶瓷鉴赏》及赵立成的《中国清代瓷器图录》等大量学术论文中难寻帽筒芳迹。但也有专家认为,“帽筒”一词早在宋朝时就已出现,因宋廖莹中《江行杂录》种说:“有一雯失牛,谐桑园师占,师曰尔牛在贾相公帽筒中。”这是目前发现最早记载“帽筒”二字的史料,可是在明朝最主要的关于陶瓷研究和论述的书,明曹昭的《格古要论》中也没有帽筒的踪迹,所以《江行杂录》中说的“帽筒”是什么器物,再也没有史料证实。但可以说以瓷为帽筒,据野史和民间传说应起源于清三代时的山东省,由于民俗民风的发展,老百姓在嫁女儿时常常使用一种比笔筒粗大而高的瓷器作为陪嫁物,以两个帽筒为一对比喻新人成双成对一心一意,白头偕老之意,民间俗称嫁妆瓶。作为帽筒却盛行于清咸丰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
-
道家美论对当代油画创作的启发
-
作者:
张小龙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兆华
赵氏孤儿
风格
田沁鑫
-
描述:
居于传统的角度来看,道家美论更加注重的是传统文化的审美视野下对于油画的认识。道家美论注重的是传统文化的启迪,是基于传统文化审美观对于现代油画创造思维的申辩,其必然性的美术结局是具有很大差异的,不具备元素时尚性的特征主要汇集于的是对于传统艺术的理解,用传统艺术的审美方式来看待现代艺术的创作,是固定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抽象或者意象艺术思维的结合,其满足于当代新艺术体系的兴起对于艺术精髓的融合有着更大的推动,从固定的妹婿思维找寻灵感,重新汇聚思维,创作现代艺术经典。
-
新媒体艺术在现代景观雕塑中的运用分析
-
作者:
叶可鸣
郭小龙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园文化
融合
现代雕塑
-
描述:
科技快速的发展,导致媒体艺术形式不断的革新,以便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百姓的要求。新媒体艺术内容主要涵盖了声音、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信息,而且由于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艺术设计也体现在了各行各业,尤其在对现代景观雕塑中的应用,让景观雕塑更具有时代性,更方便景观雕塑的塑造,同时从声音,视觉等多方面体现了景观雕塑的特点。
-
刍议素描创作中的高峰体验
-
作者:
赵霄鸿
张小龙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创作
马斯洛
高峰体验
-
描述:
马斯洛《人本哲学》中谈到了“高峰体验”这一概念,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体验,能使人获得高亢的情绪,激发无与伦比的创造力。本文从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出发,结合自身的创作经历,讨论“高峰体验”对当代素描创作的指导意义。
-
2016全国女画家作品展暨大同女画家协会艺术创作年展盛大开幕
-
作者:
小龙
来源:
黄河之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协会
大同市
作品展
妇女联合会
文学艺术
艺术创作
书画作品
-
描述:
【本刊讯 记者小龙报道】2016全国女画家作品展暨大同女画家协会艺术创作年展近日在大同雕塑博物馆举行,本次年展由大同市委宣传部主办,大同市文化局、大同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大同市妇女联合会、发展导报
-
追忆定瓷大师陈文增二三事
-
作者:
胡小龙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状况
水洼
定瓷
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传承
曲阳县
拉坯
特殊津贴
定窑
陈文增
-
描述:
6月12日凌晨,睡梦中的庞永辉接到家里电话,其授业恩师陈文增身体状况不大好,望他能够速回。当时,尚在天津出差的庞永辉放下电话,便搭乘最早的一趟高铁赶回保定。可即使这样,仍没能赶上见到老师的最后一面。当日凌晨,这位被称为“当代定瓷之父”的非遗传承人陈文增大师在保定逝世,享年63岁。现为该公司副总工艺师兼拉坯部经理的庞永辉是陈文增的大徒弟。在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自己
-
堇青石多孔陶瓷顶膜孔径的研究
-
作者:
李小龙
李济
张小娜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顶膜平均孔径
颗粒级配
堇青石
-
描述:
以堇青石为主要原料,通过注浆成型的方法制备堇青石陶瓷微滤膜层。探讨了颗粒级配、烧成制度、助熔剂的加入对膜层平均孔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配方中粗细颗粒比2∶8、3∶7、4∶6变化,由于配方中粗颗粒增多顶膜平均孔径从2.3μm增加到3.2μm,配方随着烧成温度从1200℃增加到1260℃,因为烧结理论中颗粒重排,顶膜平均孔径从1.7μm增加到2.0μm,随着保温时间从30~60min,顶膜孔径从1.8μm减小到1.7μm,当保温时间从60min延长到120min时,顶膜的孔径从1.7μm增大到1.9μm,随着助熔剂加入顶膜平均孔径从1.8μm增大到2.0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