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小峰】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
经沥青浸渍后的碳素制品二次焙烧专用装置
-
作者:
林小峰
来源:
炭素技术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焙烧装置
碳素制品
二次焙烧
匣钵
专用装置
沥青烟
燃烧室
液体沥青
沥青浸渍
专利号
-
描述:
由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和吉林炭素厂共同开发的碳素浸渍品的二次焙烧新技术,于1985年在吉林碳素厂实施,并建设了第一套能力为10000~13000吨/年的二次焙烧专用装置。同时正式向国家申报了专利,专利号为85104678。现将该专利的要点大致介绍如下: 通常的二次焙烧方法是把一次焙烧品经沥青浸渍后的碳素制品(以下简称浸渍品),放在陶瓷或金属匣钵里,在隧道窑中进行二次焙烧。目前正成为制备大规模、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碳素制品的有效手段。
-
特色花椰菜品种:依紫千红
-
作者:
张小峰
来源:
农家科技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花菜
中晚熟
黑腐病
蓝绿色
抗病毒
品种
花椰菜
一代杂交
-
描述:
该品种为中晚熟一代杂交紫花菜。叶片蓝绿色,直立生长。耐肥水,抗病毒、黑腐病。定植后80天左右采收,花球为艳丽的紫红色,给人一种悦目、富贵的感觉,单球重1千克左右,大的可达1.5千克,紧实,内外均为
-
论当代中国油画的审美价值
-
作者:
童小峰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
当代
价值
中国油画
-
描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精神层面上也有了新的需求。油画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它在我国绘画艺术上的地位,已经逐渐趋向于中国画,是我国现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艺术形式,对于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油画的复苏,主要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油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当代中国油画的多元化发展,主要体现在新表现、新具象、新古典以及抽象等方面,当代中国油画多元化的发展,代表着中国油画艺术逐渐走向成熟。针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审美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现状以及审美方面具有的价值,有利于促进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
-
德昌高速乐平珠形山墓葬发掘简报
-
作者:
张文江
余庆民
江永明
余盛华
陈珂
傅雪如
敖阿弟
程小峰
黄秋兰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随葬品
平剖面
墓葬
发掘简报
石灰
江西省
文物考古
乐平
砖室墓
-
描述:
乐平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景德镇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42′~29°23′,东经116°53′~117°32′,东邻德兴市和婺源县,南接弋阳县和万年县,西毗鄱阳县,北连景德镇昌江区和浮梁县,全市总面积1973平方公里,人口80万。境内环境优美,风光旖旎,资源丰
-
历久弥新 魅力独存:日本京都老街与上海老街景观的营造
-
作者:
林小峰
来源:
园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清水
上海
空间
传统建筑
都市规划
日本
京都
世界文化遗产
景观元素
-
描述:
历久弥新的解释是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或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陈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这正是参观日本京都清水寺周边街道后,老街的景观给人带来的强烈而直接的感受。走在这里时间仿若溯回到千年之前:古色古香的建筑、玲珑雅致的园林、精巧迷人的小品,散发着盛唐文明与和风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老街的景观鲜活地唤醒了人们对故国家园的
-
那是怎样的一种美丽——记荷兰库肯霍夫郁金香公园
-
作者:
林小峰
来源:
园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灌木
水景
郁金香
荷兰
公园
雕塑
-
描述:
百年的参天大树,奇特的花灌木、宁静的湖泊、碧绿的草坪、高雅的天鹅、小巧的雕塑、动感的水景,再加上万花齐放的美丽,共同组成了一首首春天交响曲,让人美不胜收。
-
祥和美好的祝愿
-
作者:
林小峰
来源:
园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园林
景中
花境
碗莲
园林工程
英法联军
花叶美人蕉
九洲清晏
英德石
造园
-
描述:
文◎林小峰 图◎林小峰王永科 万众期待的2010海世博会在绚烂的烟花中终于隆重开幕了,气势恢宏的展区、精彩多元的展馆、丰富美妙的展品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世博会的专业看点除了前文古典园林“亩中山水”及《园林》曾介绍过的现代风格的世博公园、湿地性质的后滩公园、滨水为主的白莲泾公园外,还有一个专门代表中国国家的写意园林——“新九洲清晏”。它位于中国国家馆东部裙楼的楼顶,在各省市馆的楼顶上。新九洲清晏高出地面14米,面积约2.7公顷。在世博会会期里主要用于人流集散,在世博会后将成为公共休闲场所。而其所展现的悠久文化和丰富景观,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的九洲清晏位于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西部,南面是前湖,与“正大光明”相隔;北边是后湖,后湖周围有九个人工岛,九洲清晏就在其中一个小岛上,占地约70公顷,位于圆明园九洲地区的中轴线上。“九洲清晏”为清朝帝王所建北京圆明园40景之“终景”,寓意“河清海晏,天上升平,江山永固”。令人扼腕叹息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京西五园三山时,九洲清晏完全毁于大火之中。但如今遗址依稀能辨。 相传远古大禹治水时,把中国分为九个洲。九洲既是中华大地最早的行政区划,也是中国的代称。洲,是水中高土,与“州”相通。一来河清海晏是人民永久的心愿。河清海晏,就是河水澄清透明、大海风平浪静的景观,比喻了祥和、美好的生活场景。作为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裙楼部分,将屋顶花园命名为新九洲清晏,无疑能更好地衬托出中国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美好寓意。二来是因为圆明园的九洲清晏景区布局颇有特色,用水系根据《尚书》中对九洲方位的描写,分隔出九个小岛。所以,新九洲清晏也用水系分隔一个个小洲,只不过这一次分隔的方式不是按照方位,而是根据中国典型的气候和地貌。 新九洲清晏的每一个小洲还有着别有深意的名字:作为中国馆主体的国家馆,位居“新九洲”之首,以“雍”命名,取“和谐”、“本”、“宗”之意。站在新九洲清晏中,可以看到国家馆居中升起、层檐出挑,成为象征中国精神的造型主体一一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映衬国家馆,成为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新九洲清晏”并不是完全复原圆明园的九洲清晏,只是借用它的形制、融入新的内容,但形式上仍然以八个副岛围绕一个主岛的形态来象征九洲的概念。根据目前的设计,8个副岛分别为“田”(象征农田、田野)、“渔”(象征水岸边的生活)、“泽”(象征湖泊)、“林”(象征森林)、“脊”(象征山峰)、“壑”(象征山谷)、“甸”(象征放牧的草原)、“漠”(象征荒漠、戈壁),分别代表8种地理地貌气候特征或人在自然中的生存状态。植物是新九洲清晏的一大特色。在最初的设计中,曾考虑在每一个小洲上用特有植物来表现特征,比如荒漠的胡杨、柽柳等沙生植物,沼泽的水杉、芦苇等湿地植物,农田的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等。但考虑到上海的气候条件和展出需要,最终设计者选择了具有隐喻方式的布景手法,选择的植物都有着“言外之意”。为此在植物的选择上采取了不同的代表植物来象征,可谓是形神兼备的写意做法。 “田” 石榴、香橼+慈孝竹+白穗狼尾草、紫御谷、矢羽芒。香橼8~10月挂果,石榴5~6月开花、9—10月结果,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它们代表了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且观赏性更强;“田”间种植形似水稻的紫御谷及白穗狼尾草、矢羽芒,充分体现田林野趣的乡村景观。 “泽” 水松、东方杉、水杉、池杉+碗莲、水生植物。 为了更接近主题“泽”的理念,采用水杉与池杉的混植作为背景,东方杉和水松作为主景和前景树,岸线及水景中增加梭鱼草、花叶水葱、再力花、花叶美人蕉、碗莲等水生植物,以软化岸线、增添野趣,更好地体现湿地景观。 “渔” 金丝柳、香樟、红枫+竹类植物、丛生紫薇+碗莲、水生植物。 这里需要表达“渔”的理念,表达鱼米之乡桃红柳绿的生活场景。由于桃花4月开花在世博会开始前已经凋谢,因此考虑将部分桃花优化为世博会期间开花的紫薇,其形态选择丛生,充分保证株形景观,达到亮化“渔”景观的效果。垂柳优化为无花序的金丝柳,必创造生态人居环境。同时在西侧主通道与岛上建筑间点植孤景香樟作为人流视线的对景。此外水系中加植荷花,与池中船形木质铺装融合为一体,形成莲叶田田的江南水乡风光。 “脊” 白皮松、梅花、二乔玉兰+竹类植物+铺地柏、牡丹。 “脊”体现了一种气节,“脊”的标高也应该是园内较高的。由于牡丹、芍药都是喜干的植物,种植在高坡上更有利于其生长;梅花优化为白、红、绿色混种的花梅,同时增加种植密度,以达到片植的群落景观效果。 “林” 珙桐、红枫、银杏、白玉兰+金桂+灌木花境。 金桂为中国传统“八月桂花香“的植物品种,是桂花种类中较好的品种;白玉兰为上海市花,在这里点植更能体现上海特色;珙桐又称鸽子树是我国特有珍稀树种。 “匈” 香樟、白玉兰+哺鸡竹类+菊科混种花境。 种菊科植物混播可以延长花期,使整个世博会期间都能有花可赏。考虑下层菊花与上层红枫色彩效果过于强烈,为突出下层花境,常绿树选择孤植的香樟,以充分体现“甸”的主题。 “壑” 金钱松+竹类植物+春鹃、夏鹃。 金钱松为我国特有的二级保护树种,其形态优于黑松;春、夏鹃的混植以延长花期,增加世博会期间的观花效果。 “漠” 大紫薇桩、柽柳+景天科植物。 受地理位置、土壤、气候影响,栽植在上海成功引种的荒漠植物柽柳;将原设计中紫薇桩的地径由10~12厘米增大为18—20厘米,以充分体现苍劲有力的树干,和胡杨、柽柳共同表现戈壁沙漠植物的顽强。 新九洲清晏的施工难度前所未有。开建时,中国馆四周建筑的立面都已经完工,如何把树木和泥土等等运上14米高的屋顶“腾空”造景?建筑屋顶有36个风机口如何掩饰?屋顶风大植物如何抗倒伏?如何减轻土壤自重?中标的施工企业上海春沁园林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创新了许多技术措施。 运泥土,用了传输带;风机口,以红色雕塑状构建物很好地与建筑、景观相融合;发明了‘八爪鱼形”的地下支撑结构防树木倒伏;轻质轻型屋顶绿化适宜于对承重条件要求苛刻的建筑物屋顶,对栽培基质重量有着严格的要求。选用了适合于轻型屋顶绿化的栽培基质,其在风干和饱和水状态下容重分别为0.5吨/立方米和0.8吨位方米左右,在土壤的下层使用了大量的EPS板,具有薄层、稳定和环保等优点。使用绿色环保型无土草坪,具有抗病虫害、无杂草、绿期长、景观好、节能环保、不破坏土壤资源的优点。一系列技术创新构建了我国屋顶造园的成功案例。 此外,建筑与小品也是新九洲清晏的亮点。亭台楼阁不同于以往的造型,而采用了钢筋结构,红色的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建筑轮廓,与法国拉维兰特的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代表水泽的湖泊中,如果游人看到一尾尾锦鳞游成一艘船舶的造型,可不要惊讶。因为施工者在湖泊里安放了一个上海最大的亚克力鱼缸,水流的效果将让游客忽略鱼缸的四壁,只看到鱼儿成群结队。还有在山脊上,太湖石、千层石、英德石这三种最常见的假山石将共同组成雕塑,让游客从岩石不同的纹理中体会山的魅力…… 新九洲清晏高出地面14米,比周围一般的场馆都高。站在这里,近处可看到巍巍中国馆的中国红在一片绿树葱茏中显得更加亮丽,游客可以通过中国馆屋顶平台的地面玻璃俯瞰新九洲清晏。也可以嘹望周围世博轴、主题馆、演艺中心、世博中心等一轴四馆和其它亚洲、大洋洲场馆的整体风采,还可以远眺黄浦江、卢浦与大浦大桥、东方明珠等标志性建筑和浦西世博场馆。的确可以用“一览众山小”来形容站在新九洲清晏上的感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世博会新九洲清晏的几个特点: 一是地点位置显要、意义重要;二是尊重历史,传承文化;三是勇于创新,不断超越;四是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五是永续利用,影响久远。从目前看来,中国的新九洲清晏立意高远,但由于时间紧迫刚刚建好,不免留有赶工痕迹,特别是植物部分达到效果图的标准有待时日,同时还需要在日后进行维护提高,不断打造出新的传世精品。 (感谢上海春沁园林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提供部分设计资料)
-
浅谈铝用碳素材料焙烧炉的发展方向
-
作者:
林小峰
来源:
轻金属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碳素
冶炼
铝
焙烧炉
-
描述:
对国内外碳素行业当前所使用的各种焙烧炉,从焙烧过程的能耗和制品的焙烧质量以及其他优缺点等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提出了现代新型隧道窑是铝用碳块由高能耗炉型转化成低能耗炉型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