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印象主义:最全面的写实主义
作者: 孙云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材料   印象派绘画   色彩   艺术家   绘画艺术   印象派画家   印象主义   写实主义   划时代意义   古典主义  
描述: 印象派是在19世纪下半叶,顺应历史而产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绘画流派。印象派绘画艺术在世界绘画史中,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它的出现宣告了古典艺术大时代的终结,它引发了艺术创作的大革命,并对以后现代艺术的诞生和发展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印象派绘画仍然充满无限魅力,散发奇光异彩,引发观者强烈的视觉感受。 19世纪60年代,有这样一群画家们,包括莫奈、毕沙罗、西斯莱、德加、雷诺阿等,坚决地与循规蹈矩的正统绘画决裂,成立了“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因而被官方沙龙排斥在外。1874 年,他们在巴黎市中心摄影师纳达尔借给他们的场地举办了第一次群体展,这是印象派的第一次展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由于画展作品意识超前,引起众多观众对它的不理解,更激怒了一些当时的权威人士和主流艺术评论家,他们认为这些画家在作画时,只不过是用颜料在画布上乱涂一气而已,并借用了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画的标题,讽刺这些艺术家为“印象主义画家”。“印象派”这个词便由此而诞生,所以说“印象派”并不是印象派自己的宣言,而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种嘲讽,却极其准确地道出了这些艺术家们的艺术特征,并使“印象派”成为了西方艺术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
东晋雕塑家戴逵绘画评述
作者: 孙云飞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史地位   戴逵绘画   内容风格  
描述: 东晋雕塑家戴逵与其子戴颙将印度的梵像改造成中国的样式,创造了“二戴像制”,开创了中国式佛教雕塑。其绘画却历来少为人论起,而其绘画显然与其雕塑汉化创作具有一致性,本文作者致力于对其绘画的师承与风格内容,以及画史上的地位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有利于读者对“二戴像制”的全面了解。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