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孔寒冰】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卢布尔雅那,看不到对铁托时期的认同
-
作者:
孔寒冰
来源:
世界知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卑斯山
布达佩斯
斯洛文尼亚人
巴尔干半岛
中东欧国家
铁托
社会主义
欧洲
认同
中心广场
-
描述:
斯洛文尼亚是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小国,领土面积两万多平方千米,人口200万出头。国家虽然不大,可名气却不小,它被誉为“阿尔卑斯山上阳光明媚的国家”、“欧洲的绿宝石”。首都卢布尔雅那面积902平方千米,可人口不到30万,据称是欧洲人口密度最低的首都之一。走在清新透明的卢布尔雅那,透过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斯洛文尼亚的厚重历史,而且能够体味斯洛文尼亚人对往事复杂的情感。 寂寞的列车 在中国乘车,人多是常态,逢年过节更是多得让人恐惧。而在中东欧国家乘车,人少是常态,非年非节时更是少得让人简直“不寒而栗”。我是从匈牙利布达佩斯南站乘火车前往卢布尔雅那的,下午两点多上车,晚上八点多抵达。出发时,大雪纷飞,车窗外到处洁白一片。行至途中,乌云渐薄,天空露出蓝色,太阳也显现出笑脸。再向前行驶,风雪全无,大地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金黄色,田野上一片片的绿色更显青翠,偶尔几座村庄点缀其间。远远望去,就像一幅幅漂亮的田园风光油画。在布达佩斯上车时,每节车厢的各个包间里都能有两三个乘客。随着列车前行,乘客下得多,上得少。进入斯洛文尼亚境内后,天色渐暗,乘客便所剩无已。我所在的那节车厢,也只有我自己了,刚上车时的兴奋逐渐为寂寞所替代。
-
斯大林模式的“活化石”
-
作者:
孔寒冰
来源:
世界知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马尼亚
莫斯科大学
辅助建筑
苏维埃
苏联
文化宫
社会主义国家
活化石
基本内容
斯大林模式
-
描述:
斯大林模式是一个很呆板的话题,学者们都是从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方面抽象地描述它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其实,它有许多具体的载体,比如,手拿锤子的男工人和怀抱麦穗等丰收果实的女农民的雕像,麦穗托起的锤子和镰刀的圆型浮雕等。不过,给我留下
-
布达佩斯雕塑公园,主题独特
-
作者:
孔寒冰
来源:
世界知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达佩斯
纪念碑
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
斯大林
匈牙利人
苏联红军
国家领导
雕塑公园
发展主题
-
描述:
雕塑公园里的所有作品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匈牙利都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无限的荣誉,但由于社会发展主题的大逆转,它们如今全都失去了往日的灵光。 除了“恐怖之屋”外,匈牙利还有不少地方直接展示着对过去那个时代的厌恶。在对首都布达佩斯访问期间,匈牙利朋友带我参观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景点,它就是位于郊外的雕塑公园。冷战期间,匈牙利是实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布达佩斯市区重要的广场、街道和建筑旁都有马恩列斯、匈牙利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反映匈苏友好和匈牙利社会主义建设的雕塑。由于这些雕塑是被否定时代的特殊标识,1989年匈牙利社会发生剧变后,许多匈牙利人主张把它们全部毁掉。市政当局认为这些雕塑作品具有“档案价值”,决定建一个主题公园将它们永久地保存下来。经过一番筹备,雕塑公园于1993年6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 斯大林的“靴子” 从城里运来的42尊大小不同的雕塑构成公园的主体,其中,有39尊围着一个象征过去那个时代的五角星组成大小不同六个圆圈,有两尊安放在大门旁边的墙中,有一尊则放在大门的对面。在这些雕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园大门对面的那尊。与其他人物雕塑不同,它是一尊被放在红砖台上的古铜色靴子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