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刘庆邦:守持与转变
作者: 娄奕娟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美   原始生命力   《城市生活》   刘庆邦   合理的社会关系   社会性   人性之美   作品   马克思恩格斯   短篇小说  
描述: 一刘庆邦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作家 ,他把他短篇小说的视角对准社会底层 ,展现了丰富而层次分明的人性。他熟悉并执着于冀中平原上的农村、矿井和煤窑的世界 ,在他所描述的这个世界里 ,对原始生命力的敬畏与感悟 ,对底层人物的生存和情感的体验 ,以及对这个世界里人的朴实而复杂本性的挖掘 ,都表达了一个作家对人的现实境遇 ,对社会发展状况的深刻认知 ,也体现了他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被众多评论者认为是一种“人性美” ,认为刘庆邦展示了一个完美丰满的人性世界。但笔者认为 ,刘庆邦小说中“人性美”的丰厚程度并没有评论者所赞赏的那么高 ,在某种程度上 ,他小说中的“人性美”是不充分的 ,“人性美”的特征虽然明显但却不够丰盈。刘庆邦小说中的“人性美”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 :“怀春的思绪” ,“旺盛的性欲”和“坚韧的生命力”。《梅妞放羊》、《闺女儿》、《鞋》属于第一类 ,《青春期》、《嫂子与处子》属于第二类 ,《曲胡》则属于第三类。在这些作品中 ,确实洋溢着一种人性之美 ,如一道温煦的阳光穿透厚重的痛苦与磨难的阴翳 ,使平实的生活拥有了一份难得的暖意。但不可忽视的是 ,刘庆邦小说中的人性缺乏一种自觉的意识 ,社会性的因素也不充...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