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周雪】搜索到相关结果 22 条
-
孔令楠:水上书
-
作者:
周雪松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书
艺术家
展览项目
油画颜料
霓虹灯
-
描述:
孔令楠是从去年在UCCA展览项目开始崭露头角的年轻艺术家,她以普通的油画颜料制造的霓虹灯效果线条让人过目不忘。
-
张方白 由深度到广度
-
作者:
周雪松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张方白
画室
深度
尊重学生
广度
绘画
抽象造型
气韵
艺术实验
-
描述:
张方白以黑白两色的油彩,着以充满了东方气韵的有力笔触,创作的以鹰的抽象造型为主要系列的油画,受到了国内外众多藏家和艺评人的尊重和喜爱。当我们回顾张方白早期受到的教育便不难发现,1987年到1991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第四画室所受的教育,对其后来20多年的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匡时春拍当代板块首推赵半狄旧作
-
作者:
周雪松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元
蝴蝶
画展
板块
新生代
八九十年代
绘画表现
当代
代表性
作品
-
描述:
自去年尤勇退隐二线之后,匡时的油画雕塑,尤其是当代部分的拍品征集似乎实力有所减弱,而今年匡时春拍开槌前1个多月,一件赵半狄1990年的旧作《蝴蝶》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一直以来,赵半狄给人留下最深
-
刍议西方油画中笔触的发展与“写意”趋向
-
作者:
周雪松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中国工笔画
画法
情感
逼真性
伦勃朗
透明色
中国画
笔触
发展
-
描述:
西方油画发展的早期,为了不影响物体的逼真性,画家总是尽力掩盖笔触的。当时,画家们采用的多是间接画法,先用炭条起出严格的轮廓底稿,再用黑白颜料画单色的底层,其上再用透明色一遍遍罩染,以达到精细微妙的逼真效果。这种作画程序类似于中国工笔画法,画家情感的表达是相对间接的、理性的、温和的,而难以是激情澎湃的、直抒胸
-
浅析油画“笔触趣味”与国画“写意”的相似性
-
作者:
周雪松
费晓萍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似性
笔触趣味
写意
油画
-
描述:
"形的消解"和"即兴创作"方式使真实再现的西方油画掺杂了越来越多的抒情和写意性的因素。而正是这些改变为油画"笔触趣味"与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
工笔人物深度解析
-
作者:
周雪宁编绘
来源:
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工笔画
牡丹
花卉画
国画技法
-
描述:
本书全部作品以“唯美”为基调, 从基础线条、特殊肌理、不同角度人物示范、步骤解析、作品欣赏等5个大的方面细致讲述了工笔人物的创作, 每个方面又有若干细分, 其中第二章特殊肌理, 详细展示了牛仔衣服效果、风沙效果、有质感的石面效果等, 基础、直观、实用。在幅式上, 本书作品多为小且精致的小品, 便于读者掌握细节及学习, 在作品欣赏部分亦穿插少许几幅尺幅稍大的获奖作品, 以便读者欣赏与提高。
-
周雪工笔人物画探微
-
作者:
周雪著
来源:
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工笔画
花卉画
水仙
中国画
国画技法
-
描述:
本书收录了苏百钧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包括《游·梦》系列你不是真的快乐、彼岸的光、《游·梦》系列勇敢的心、《游·梦》系列幸福在哪里等。
-
周雪工笔人物画精品集
-
作者:
周雪著
来源: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工笔画
工笔画(学科:
技法(美术))
技法(美术)
-
描述:
本书收录了周雪工笔人物作品20多张,这些作品题材分两大类,有古代戏曲脸谱系列,有当代儿童题材,用笔细腻,设色典雅,形式多样。
-
《彼岸的光》工笔人物画技法解读
-
作者:
周雪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技法
颜色
头发
工笔人物
解读
形象刻画
线条
用墨
-
描述:
步骤一:用铅笔把形象刻画好,用毛笔勾线,注意线条的抑扬顿挫。根据画面不同的颜色,线条也用相近的颜色,黑色的头发用重墨,肤色用墨加红色,皇冠用熟褐,衣服选择淡墨。步骤二:在绢反面用白粉平涂,在绢正面晕染头发、皇冠,微微染点皮肤。
-
徐累:以工笔呈现虚无之境
-
作者:
周雪松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墨画家
令观
内观
精神分析学
审美范畴
似真
画中
虚无感
塔上
线描
-
描述:
阐释徐累的绘画令我有点慌神。在当下所谓后现代主义时代里,艺术从精英的高塔上被拉下,与生活平行。我们已经习惯于阐释各种带有生活符号的观念作品,并在这些符号之间找寻可以解读的关系,或者在另一个审美范畴中阐释近乎完全内观的抽象艺术作品。而这些方法,用来阐释徐累的作品好像都过于简单。原因恐怕是他的作品—那从来就不曾存在过的青花马、不涉及任何真实地域的地图、仿佛还留有人的体温的空椅子,以及重叠着的似真似幻的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