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周林生】搜索到相关结果 1 条
-
欣赏浅谈(下)
-
作者:
周林生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欣赏
可视语言
艺术家
欣赏者
表现主义
写意画
中国画
笔墨
艺术语言
《文心雕龙·知音》
-
描述:
艺术家通过作品的形式,即艺术语言向欣赏者传递精神和情感;欣赏者通过感受(或读解)艺术语言进人欣赏。在整个欣赏过程中,艺术语言是由此岸到达彼岸的“桥”。所以,谈艺术欣赏,不能不谈艺术语言。任何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美术作品对欣赏者提供的是有生命力的、有张力的可视形象,其欣赏特点是要贯注于对可视语言的接受和感悟。西洋画的可视语言主要是线条(包括笔触)和色彩,艺术家利用它们来塑造形象,营造空间,使之合乎解剖、透视和明暗法则的要求,创造逼近客观自然的幻觉真实,以实现传递艺术家思想和情感的目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家们开始发现点、线、面、色彩等独立存在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开始游离客体摹写而注人更多的主观情绪,以至发展到后来的表现主义、野曾派和抽象派等。中国画的可视语言主要是笔墨和色彩。中国画中笔墨的概念不是指作为工具的笔和墨,而是指笔和墨在绢或宣纸上运行过程中留下的点、线和墨彩痕迹。早期绘画对笔墨的要求比较简单,仅局限于以线条勾勒形体,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唐代以后逐渐发展到通过不同的笔墨,分别表现肌肤、衣服、须发、山石、林木、云雾、翎毛等等的不同质感、量感,使中国绘画的表现力达到形象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