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华天雪】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杨飞云和他的油画品格(艺术评论)
-
作者:
邵大箴
贺文庆
钟涵
马钦忠
梅墨生
庞志英
王宏建
崔自默
范迪安
邓平祥
张晓凌
华天雪
高全喜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飞云
油画艺术
现实主义
艺术作品
艺术家
现代绘画
古典主义
中国油画
艺术评论
-
描述:
杨飞云和他的油画品格(艺术评论)
-
日本“观光”之旅:以对徐悲鸿《日本文展》的解读为中心
-
作者:
华天雪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家
观光
美术理论家
解读
日本
中国近现代
传统中国画
徐悲鸿
-
描述:
。作为美术理论家,他以1918年的《画之美与艺》[1]、《评文华殿所藏书画》[2]和《中国画改良之方法》[3]奠定其理论框架,以六十余万字的美术史论
-
一段确定与不确定的历史——徐悲鸿在星马(下)
-
作者:
华天雪
来源:
中华书画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毛丹
新加坡
泰戈尔
林语堂
印度
作品
南洋
徐悲鸿
油画
郁达夫
-
描述:
五、交游南洋三年,徐悲鸿在交游方面也有颇多收获,其中有故交、有新知,"故交"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情感,"新知"拓展了徐悲鸿的交往圈子。1.黄氏兄弟黄孟圭、黄曼士兄弟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徐悲鸿与新加坡
-
一段确定与不确定的历史——徐悲鸿在星马(上)
-
作者:
华天雪
来源:
中华书画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时期
新加坡
不确定
异域文化
历史画
印度
作品
文化环境
徐悲鸿
-
描述:
就目前所发现的材料,在徐悲鸿的一生中,三个海外时期的谜团①最多:1917年5月至11月游学日本时期,1919年至1927年游学欧洲时期,以及1939年至1941年的南洋时期(又称星马时期)。前两个时期,徐悲鸿是青年,身处向往又陌生的文化环境中,是一个默默无闻、极力吸纳异域文化的求知者;后一个时期,是功成名就的中年时期,主要是作为一位大师被"迎接"和"景仰"的,从"吸纳者"变成了"给予者",而且有当地广泛的上层华商及文化界人士做后盾。从另一个角度说,前两个时期为"求学",后一个时期为"钱"(或许还为求得一个安身之所)—包括个人和国家需要的"钱"。可查证的有关前两个时期的文献记载非常有限,但存留下来的大量速写、素描、油画,
-
版画家、美术理论家王琦
-
作者:
华天雪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王琦
版画家
美术理论
美术思潮
美术创作
周恩来
《新华日报》
木刻
文艺方针
-
描述:
曾在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又在陶行知主办的育才学校绘画组任教,并与卢鸿基、洪毅然、王朝闻等合办《战斗美术》杂志。1939年2月首次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木刻作品。此后常为《战时青年》杂志作封面木刻,得到当时南方局领导人周恩来同志的赞赏,同年冬作品入选莫斯科举办的“中国抗战美术作品展”,获好评。40年代初他与友人发起组织中国木刻研究会,并当选为常务理事,先后参加筹办两届全国木刻展和四次出国展,为中国木刻推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参加9人木刻联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周恩来的接见。1948年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1949年当选第一届全国文代会代表。解放后在上海任行知艺术学校美术组主任,1952年调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同年参加了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构图设计工作。1963年,在长春举办个展。1980年与彦涵在日本举办版画联展,年底在国内十几个城市举办个展。1987年在维也纳举办
-
关于“被移植的现场”
-
作者:
华天雪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雕塑展览
策划理念
文化移植
-
描述:
得到中法两国文化部支持的何香凝美术馆第四届雕塑年度展,于2001年12月12日在深圳华侨城的生态广场揭幕。展览采取中法主办机构、策划人和艺术家合作的方式,由10位中国艺术家和5组法国艺术家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