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超细高岭石粒径测试方法对比研究
作者: 江发伟   左小超   张志亮   张浩   刘钦甫   来源: 中国粉体技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激光法   图像法   电阻法   粒径   高岭石  
描述: 以甲氧基嫁接高岭石复合物为前驱体,利用插层-剥片法对高岭石片层进行剥离,制得超细高岭石样品;以张家口高岭石原矿为对比测试样品,分别采用激光法、图像法和电阻法测试高岭石原矿样品和超细高岭石样品的粒径。结果表明:3种测试方法均可用于高岭石的粒径测试,测试结果相差较小,粒径变化趋势一致;高岭石原矿粒度分布分散,超细高岭石粒度分布集中;在张家口高岭石原矿粒径的测试中,激光法测试结果偏大,电阻法测试结果偏小,图像法测试结果居中,优先选择图像法;在超细高岭石粒径的测试中,图像法测试结果偏大,电阻法结果偏小,激光法测试结果居中,优先选择激光法。
季铵盐-高岭石系列插层复合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作者: 刘钦甫   王定   郭鹏   张帅   程宏飞   李晓光   张士龙   来源: 硅酸盐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季铵盐   纳米卷   碳链长度   高岭石  
描述: 通过多次置换插层反应,以高岭石/甲醇插层复合物为中间体,将不同链长季铵盐分子插入高岭石层间,对其结构、形貌和插层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季铵盐分子在高岭石层间主要以全反转式构形存在,季铵盐碳链长度对其插层复合体的结构和形貌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碳原子数小于8的季铵盐在高岭石层间以单层平卧形式存在,其形成的高岭石插层复合体晶形仍为片状;碳原子数大于等于8的季铵盐在高岭石层间呈石蜡型倾斜双层形式排列,且碳链与高岭石(001)晶面的夹角随碳原子数增大而减小。碳原子数大于等于8的季铵盐进入高岭石层间,将导致高岭石晶层的卷曲,形成纳米卷或管,且随季铵盐碳链长度增加,高岭石片层卷曲程度加深,纳米卷的数量增多。
高岭石-硬脂酸插层复合物的制备及结构模型的提出
作者: 刘钦甫   左小超   张士龙   张帅   姬景超   来源: 无机化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硬脂酸   插层   纳米卷   结构   高岭石  
描述: 以张家口高岭土为原料,通过直接插层与取代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高岭石-硬脂酸插层复合物。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制备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硬脂酸插入到高岭石层间,高岭石层间距d001值由0.72 nm增加到4.05~4.37 nm,插层率达到86.9%;反应时间和溶液p H值会对高岭石-硬脂酸插层复合物的层间距及插层率产生影响;甲氧基嫁接在高岭石表面,与硬脂酸分子同时存在于高岭石层间。高岭石经甲醇改性后脱羟基温度明显降低,高岭石羟基活性提高;高岭石-硬脂酸插层复合物的稳定温度在160℃以下。经过硬脂酸插层改性后的高岭石片层,从边缘开始出现卷曲现象,并且部分长条状片层形成类似埃洛石相的纳米卷;对硬脂酸插层高岭石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结构计算,提出高岭石-硬脂酸插层复合物的结构模型,该模型可以解释高岭石-硬脂酸插层复合物在不同条件制备产物层间距变化的原因。
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嫁接高岭石
作者: 纪阳   刘钦甫   张浩   左小超   王定   张士龙   来源: 硅酸盐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甲氧基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γ     氨乙基)   N   高岭石   嫁接  
描述: 以甲氧基嫁接高岭石(K/M)为前驱体,于常温条件下制备出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嫁接高岭石(K/AEAPTS),并应用X射线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固态硅核磁共振谱分析、热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等手段对复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岭石经AEAPTS嫁接后,层间距扩大至1.91 nm,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由10.0 m2/g、0.048 cm3/g增至22.4 m2/g、0.081 cm3/g。AEAPTS与高岭石的嫁接方式存在双齿(T2)和三齿(T3)两种结构,分别占42.2%和57.8%。AEAPTS的嫁接破坏了高岭石层间的氢键,加剧了高岭石自身结构中硅氧四面体片层与铝氧八面体片层之间的错位,使得K/AEAPTS复合物的部分片层剥离、卷曲变形。
脂肪酸/高岭石插层复合物的制备及结构模型
作者: 左小超   刘钦甫   姬景超   纪阳   张士龙   来源: 硅酸盐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脂肪酸   排列模型   插层   高岭石  
描述: 以高岭土为原料、甲醇/高岭石插层复合物为前驱体,用脂肪酸插层处理,制备得到系列脂肪酸/高岭石插层复合物。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讨论相同实验条件下,不同链长的脂肪酸插层高岭石后层间距及形貌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碳原子数增加,高岭石插层复合物层间距亦增大,层间距在2.36~4.13 nm之间。高岭石复合物层间距与脂肪酸碳原子数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不同碳原子数的脂肪酸在高岭石层间的排列方式相似。当碳原子数≥14时,高岭石片层的边缘开始出现卷曲,且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卷曲片层数目增多,卷曲程度增大。综合分析XRD和FTIR结果,结合脂肪酸分子空间尺寸,提出脂肪酸分子在高岭石层间的排列模型。
利用电阻法原理测算高岭石的径厚比
作者: 刘钦甫   张志亮   程宏飞   江发伟   来源: 功能材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库尔特计数仪   电阻法   脉冲信号   粒径分析   高岭石   径厚比  
描述: 径厚比计算。通过对以电阻法为工作原理的库尔特仪测试输出数据和图形的详细分析,发现其输出的电脉冲高度反映颗粒的体积,电脉冲宽度反映通过小孔的颗粒长度,并通过与标准球形颗粒脉冲数据进行对比,建立了高岭石径厚比测算公式AR=3/2(n+W-Wn/Wn+1-Wn/L)3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精确性。
高岭石--烷基胺插层复合物的制备与纳米卷的形成
作者: 刘钦甫   李晓光   郭鹏   程宏飞   吉雷波   张帅   来源: 硅酸盐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烷基胺   插层   纳米卷   高岭石  
描述: 以张家口高岭土、用二甲基亚砜、甲醇和不同烷基胺为原料,通过插层和置换反应,制备出了高岭石--不同烷基胺(一异丙胺、正丁胺、正己胺、十二胺)插层复合物,并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烷基胺以甲氧基嫁接的高岭石为前驱体进入高岭石层间,使高岭石层间距由0.71nm扩大至1.24~4.23nm。随烷基胺分子碳链的增长,相应的高岭石插层复合物层间距亦增大,结构稳定性增加。烷基胺的插层可使高岭石片层剥离卷曲形成直径为30~100nm、长度为250~2 000nm的纳米管。纳米管的形貌及产率与烷基胺分子结构有关:烷基胺分子碳链越长,纳米卷产率越大,形貌越完整、直径越均一。烷基胺插层进入高岭石层间,不仅极大地降低了高岭石晶层间氢键,而且为高岭石片层向管状卷曲提供了充分自由空间。
改性高岭土对丁苯橡胶的增强和阻隔作用研究
作者: 张玉德   刘钦甫   陆银平   来源: 矿物岩石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改性高岭土   白碳黑   复合材料   气体阻隔性能   丁苯橡胶   热稳定性能  
描述: 利用化学改性的高岭土(MK)和沉淀白碳黑(PS)作为增强剂,与丁苯橡胶(SBR)进行熔融共混和乳液共混制备橡胶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气体阻隔性能、热稳定性能以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改性高岭土在丁苯橡胶基体中达到了纳米水平的均匀分散,片层多呈平行定向排列,对橡胶大分子具有圈闭限制作用,明显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另外,高岭石片层的不可穿透性,有效延长了气体分子在橡胶中的渗透路径,复合材料的透气率降低了40%~60%,气体阻隔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且,片状结构的改性高岭土比球状结构的白碳黑更具有阻隔优势。
高岭石插层、剥片及在橡胶中的应用
作者: 刘钦甫   来源: 北京: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抗美援朝战争   丹东市   纪念馆  
描述: 主要内容包括:(1)高岭土原矿结构和性质对径厚比的控制;(2)插层作用对径厚比的控制;(3)解离技术和工艺对径厚比的控制;(4)高岭石的原位改性;(5)高岭石径厚比的测定技术和方法研究;(6)高岭石径厚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