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明代青花瓷器鉴定
作者: 刘犇主编   来源: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鉴定   明代   中国   青花瓷(考古)  
描述: 明代官窑垄断着生产青花的主要原料一一钴料和瓷土,明嘉靖以后,由于朝廷下达的瓷器烧造数激增,官窑无法完成,就分派给民窑,成器后要经御窑厂的挑选。御窑厂制品是搭附民窑烧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官搭民烧”。明代以来,景德镇瓷器的成色是“上品为青”,“包青”即是要“包烧成功,烧坏了要赔”之意,不仅御窑厂“官器如此,诸户搭烧亦然”。从传世品看,官窑器是存在的,但确实不多了。在用工制度方面,明代官窑是封建匠役制,制瓷工匠服役式的到御窑厂轮班轮作,四年一班。这样,官窑的先进技术可以带到民窑,提高民窑的水平,而民窑中的新鲜气息,也可以促进官窑发展。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成了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甚至可以说成了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本书是一本简述明代青花瓷器鉴定的图书。
清代青花瓷器鉴定
作者: 刘犇主编   来源: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清代   鉴定   中国   青花瓷(考古)  
描述: 入清之后,青花瓷器仍然是景德镇瓷器最大宗的产品。北京雍和宫旧有“顺治八年江西监詧奉勅敬造”款的官窑青花云龙香炉,传世的顺治年间民窑青花器也有一定数量,上海博物馆即藏有顺治十四年款的青花人物净水盌和十七年款的青花云龙瓶。在清代,康熙民窑的青花瓷器,应该是最典型的代表作。光绪时期仿康熙青花水平十分高,呈色逼真,且极力模仿康熙时期的画法笔触。光绪青花在民间有“小康”之称。唯光绪青花釉面较白,色泽浅淡且有漂浮感,胎体较轻,为此时期特征。虽然清代青花瓷器生产在晚期烧制技术提高不多,但就早、中期的突出成就而论,仍不失为我国陶瓷史上辉煌的一笔。本书是一本简述清代青花瓷器鉴定与赏析的图书。
元代青花瓷器鉴定
作者: 刘犇主编   来源: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鉴定   中国   元代   青花瓷(考古)  
描述: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经典之作,是瓷器艺术中最绚烂的篇章。什么是青花瓷呢?“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元代是青花瓷器的成熟期,元代景德镇十四世纪前后青花瓷器的制作,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它在中国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装饰手法上,元代以前,刻花、画花、印花的应用远远超过笔绘技法,但自青花器的生产成为主流以后,中国瓷器上刻、画、印花的装饰技法退居次要地位,而让首位于彩绘。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青花瓷器的优点,一是青花着色力强,发色鲜艳。二是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三是青花的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物。四是青花瓷器的白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效果。五是具有实用美观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青花器的这些优点,是其它瓷窑各类品种的瓷器无法与之匹敌的。本书是一本简述元代青花瓷器鉴定与赏析的图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