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谁与三峡共风流
作者: 刘江生   来源: 海燕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楚文化   刘禹锡   巫山县   汤因比   人文精神   文明   挑战   西周中期   旧石器时代   长江三峡大坝  
描述: 距今二百零四万年前的“巫山人”,曾经在这片荒凉的长江峡谷中做过一个关于人类生存的梦。这梦,把中国史前文化向前推移了一百多万年,“巫山人”也因发现于今巫山县大庙区龙坪村龙骨坡而命名。这梦是醒着的,我们在今奉节县草堂也发现了一处古人类化石点,出土一段古人类右侧肱骨骨干化石,鉴定属于晚更新世;在同一层位中,还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的器物和动物化石。三峡,“人猿相揖别”的地方,这种进化过程是漫长的。人类生命和历史因为有长江三峡的依托点,而神圣壮丽起来。我踏过青草味和蔓藤草,来到了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距今有七千至八千年之间的鱼腹浦遗址。这里在西周中期以前是一个文化圈,其东部和西部文化面貌大致相同;自西周中期以后其文化面貌发生了变化:东部基本上是楚文化分布区,西部仍为原生的巴文化分布区。瞿塘峡既是巴、楚文化之间的分界,又是其交流的“走廊”。这种交流是进步。鱼腹浦遗址经历了艰难而又曲折的岁月,形成了自我,成为唐、宋、元、明、清的文化堆积。我这捧起过出土石器、战国至汉的铜兵器、钱币遗物的双手,又抚摸起宋影清瓷器、明青花瓷瓶。那些宋代砖路、石坝墙,明代排水沟、墓葬,更让我影影绰绰想起了昔日的规模和景象。白帝城遗址有宋、元、明、清...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