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国展非年展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统计   中国   艺术创作   美术展览  
描述: 记得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之后,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作品较多,印象中基本上都创作于办展当年。翻检《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目录》,中国画署有创作年代者164件,其中1984年当年作品153件
蒋兆和诞辰10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在北京和泸州举行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蒋兆和诞辰10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   画家   泸州市   中国人物画   写意   北京  
描述: 2004年是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家蒋兆和诞辰100周年,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及蒋兆和的家乡泸州市有关部门相继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2004年9月4日至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
纵向与横向的思考:从“20世纪·中国”美展所想到的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美术   社会主义   革命博物馆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画   发展变化   纪念馆   文革   中国美术   中国现代美术  
描述: “20世纪·中国”——这个以特定的时空命名的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这个最高的美术学府与中国美术馆这个最高的艺术殿堂一次空前规模的合作。它包括了中国美术馆以及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
刘开渠与中国雕塑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中国古代雕塑   纪念碑   现实主义   人民英雄   刘开渠   蔡元培   雕塑教育   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  
描述: 刘开渠与中国雕塑刘曦林刘开渠先生逝世了!这对中国文化界,特别是对美术界无疑是巨大的震动。作为雕塑家的刘开渠,他的艺术思想,他对雕塑的选择,他的创作经历,是属于他个人的,也是属于时代的,特别是与中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发展同步的。时代造就了他,他也参与塑造了...
写真、传神,写心——肖像艺术散论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性   人物画   画像   写真   造型艺术   绘画形式   艺术摄影   人物肖像   肖像画   雕塑  
描述: 肖像艺术,在造型艺术中包括各种绘画形式的肖像画和人像雕塑、人像艺术摄影等,这里重点谈的是肖像画。 一 肖像画在中国的传统名称很多,但相沿习用的不外乎“传神”、“写照”、“写真”几种。肖像画为什么又叫“写真”呢?写真,就是为真实的具体的人画像,这“真”字,就是指真人的真貌,真情、真性。一般的人物画创作,虽然也要求表现生活的真实,但是却允许依据生活的真实虚构出一些艺术形
人性的呼唤——孙震生工笔人物画赏记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习   宋代   南国四季花满枝   创作   工笔花鸟画  
描述: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的日子里,诞生了孙震生。这名字提醒他记住这悲剧的毁灭,体悟这悲剧中人性的呼唤,去迎接毁灭后的新生。30年后,震生而立之年,以《回信》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我是中国画展区的评委,清晰地记得那张画——灾后收到军用毛毯的藏族孩子正在写回信的情节被描绘得真诚而温馨,工谨的描与染塑造了画中人,打动了读画人。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对汶川大地震的
从“四人帮”对“样板画”的评论谈起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主席   领袖   "四人帮"   安源   江青   林彪  
描述: 十年前,林彪、“四人帮”出于他们篡党夺权的阴谋需要,从千千万万幅毛主席画像中选了一幅封为“杰出的代表”作为美术创作的“样板画”,并借题发挥,提出许多错误的理论,现在是澄清的时候了。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以下简称《去安源势》),产生于一九六七年,是青年学生企图歌
阳光下的女性:杨宏伟工笔重彩人物画赏读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阳光   人物画   宏伟   中国当代   赏读   女性画家  
描述: 1991年,潘(?)兹先生为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第二届大展所撰前言称:中国工笔画终于走出了低谷,看到了无比开阔的前景。新时期以来,工笔重彩这一传统的流宗,确如潘先生所说,可谓奇迹般地得到了异样的繁兴。而且在工笔重彩画家的队
重霈雨露的老花——于非闇的艺术技巧略说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派”   审美时尚   艺术技巧   工笔花鸟画   画风  
描述: 于非闇(1889~1959年)是20世纪北方“京派”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其工谨明丽、重色浓妆的工笔画风,继宋画之周密不苟,扬现代之审美时尚,对现代工笔花鸟画产生重要影响,堪称“于派”而不绝如缕。[第一段]
邹莉的《百妃图》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女性意识   中国古代   女权主义者   女性解放   当代女性   女性文化   现代女性   男权主义   中国女性  
描述: 邹莉是上过山、下过乡,又出过国、见过世面的当代女性。她里里外外地悟过自身,悟过女性,终于有了一套自己的“女人经”。当西方世界因鄙薄女性而出现女权主义和相继出现男权主义回潮的时候,在中庸的中国虽然没有女权主义的强烈呼吁,邹莉也不是女权主义者,但她创办“情铸画院”和在工笔绘画上的成绩,不仅奉献了女性特有的劳动精神,也证实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能力和才华,就像许多人事的阴盛阳衰那样昭示着当代女性的自强。她不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