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云冈石窟“诗”与“画”的美学对话
作者: 何卓琳   凌建英   来源: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云冈石窟   碰撞交融   诗意之美   雕刻艺术  
描述: 学界对云冈石窟在佛学、考古、雕塑等领域探究颇深,本文则从较少涉及的文学和美学层面进行探讨,纵向对自古至今有关云冈的诗文进行美学分析;再从"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对话的角度来探讨雕刻与文学的碰撞、交融。
云冈石窟审美接受的当代文化意义
作者: 凌建英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生动   场面   文化品牌   文化意义   云冈石窟   科学价值   审美接受  
描述: 大同的文化品牌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453年(北魏兴安二年),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千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雕像51000余尊,大佛最高者17厘米,最小者仅几厘米。佛龛像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这里石佛聚会,石人、石马、石刻,浮雕群集,内容丰富多彩。造型、故事、场面,形象生
广灵剪纸的艺术美与传承思考
作者: 凌建英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灵剪纸   似与不似之间   专家考证   彩色剪纸   手工工艺   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化   文化知识   民族文化遗产   系列作品  
描述: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是华夏文化的代表,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近年来,山西广灵彩色剪纸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风格,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题材内容、剪刻技艺、构图造型等赢得人们对剪纸艺术的强烈赞叹与认同。本文试图从广灵剪纸对艺术美的追求和生态空间的开拓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一、广灵剪纸的艺术内蕴美据专家考证,广灵剪纸最早可追溯到初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人日》中就有“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句。广灵剪纸大约在明代形成,在清道光年间成熟。广灵地处山西省东北边陲,永定河上游,太行山脉东端。漫长历史的孕育,地理文化的打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形成了广灵剪纸独特的艺术内蕴美。(一)和谐故土情的体现《论语》讲:“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广灵剪纸立足本土,透视出古代这一朴素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了情理相依、心物同一、主客相融的和谐美。剪纸起源于乡村,最早是窗花,即早期北国农村小木格窗户里白纸上的贴花,有各种色彩和造型,在起到增加窗纸的厚度而结实保温作用的同时,更主要的是美的点缀,表现了北国民众对多彩生活的营造,以温馨抗严寒的心态。当人们坐在炕上叙话的时候,窗上的造型带来丰富的想象和多重的话题,尤其是...
多元文化融合中的石窟文化研究——以云冈石窟为例
作者: 凌建英   李太荣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自觉   中国文化   云冈石窟   多元文化   佛教中国化  
描述: 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与域外文化多次互动与吸纳、本民族多元文化交融与开拓的结晶,云冈石窟是优秀的代表。它集宗教、哲学、政治、音乐、舞蹈、雕塑等等为一体,是同化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产物,同时又努力追求创新,以其独有的特色形成了"云冈风格"。云冈石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点上,吸收融合多种外来文化,其独立性、融合性和创新性,展示了特定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是中国文化强大生命力的见证,更是今天在全球化面前保持民族精神而不被同化的历史例证和精神源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