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收藏炒作,炒炒更蒙人
作者: 元尚   来源: 北京纪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民国   拍卖   行货   媒体   东西   故事   古玩市场   梅花形   油画  
描述: 收藏自古以来本是雅事,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民间收藏活动刚刚恢复的时候,基本上也是沿着这个传统的路子走的。那时候的市场,一绝少假货,二很少有天价的东西。我写过一篇文章,叫《藏书依然是文人的雅好》,说的就是当时的情形,那时候无所谓捡漏,也无所谓打眼。后来收藏渐渐热起来,于是循着市场操作的潜规则,市场不炒不热,东西不炒不火。于是乎,漏出来了,打眼的越来越多了。
形形色色的古玩价格
作者: 元尚   来源: 北京纪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脚脖子   收藏家   市场价   三种类型   规律   底价   东西   价格   朋友   古玩市场  
描述: 古玩市场上的价格,往往让人有扑朔迷离的感觉。一天一个价,一会儿一个价的情况并非少见。有时人们为了等某一个价位,结果反而错过即将到手的好东西。我和古玩市场打了十几年的交道,仔细分析起来,其实古玩市场上的价格还是有一个规律可寻的。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古玩价位。 极难得的“交行价” 无论哪种商品,在市场上都有底价。对于古玩价格而言,与其他商品最大的不同,一个是它的市价不透明,或者不怎么透明,甚至就是透明出来的价格,也可能与真正的售价偏离得很远。玩收藏的人,都梦想着捡漏。10年前,甚至20年前,遍地是漏,少有人捡。捡漏培养起了很大一批当代收藏家,也培养起了一大批当代古玩商。眼下这漏,在市场见不着了。其实不是没有,您只要能以底价拿到东西,您就捡了漏了。 不过这个底价,以前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从前古玩商这行,互相拆台的多,大多数也玩价格战。所以你只要肯在市场里面转悠,总能碰上便宜到底价的玩意儿。玩家子段三说,他以前就常遇上这种古玩商互相拆台的事情,“碰上这种情况,真是喜忧参半。碰上好的时候,还真能在脚脖子价上再来一刀;碰上差的时候,真能让你错过好东西。”有一回,他看好了一件清中期的青花棒槌瓶。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