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时代需要怎样的塑像?
-
作者:
傅均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先生
艺术家
国家形象
美术史
时代需要
艺术创作
作品
徐霞客
人物形象
雕塑
-
描述:
郑州那个因网络传播而名扬天下的塑像,似乎以国家形象的巨大承载,突破重重边界,摆到每个公民面前,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也令当局无比纠结。我在这里仅说一点,雕塑被放大不是罪,在建筑形式的雕塑里面住人开会也不是罪,关键是雕塑的精神在哪里?或者说它想传递怎样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精神?这座雕塑在艺术圈引起的震动则是,一件还算不错的适合于室外的艺术品,何以被糟蹋到这个地步,进入公众视野后,它为何变了味道?千万不能把文化当作可以遮蔽自己无知的大旗,文化更不是一只硕大的筐,随便可以往里面扔东西。 剖析一下陈道坦的雕塑作品,或许能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晰。陈先生的早期代表作品是创作于1958年的《少女》,这件作品如一首抒情诗,充满了清新、简洁、柔美的东方意趣。西式雕像技法所强调的严谨造型,传统审美情趣所追求的形神兼备,可以说,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巧妙的体现与结合。同时,中国人所特有的含蓄、内敛也有了形象的表述。这件作品不仅获得了当年全国青年美展的二等奖,还代表上海出国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一届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大展,另一件代表上海的作品是张充仁先生的《游击英雄孙玉敏》。 综观陈道坦先生的艺术生涯,雕塑作品中最多出现的就是少女与孩子,这些抒情的人物形象,没有确定的主题,偏重于艺术的趣味性和审美性,表达了日常生活情趣,在普遍追求高大全、红光亮的历史时期与高压的氛围中,令人耳目一新,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