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建立“美术百宝箱”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黄红梅 

【刊名】中国美术教育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学生 美术素养 教师 自主学习 美术教学 美术知识 废旧材料

【摘要】在日常美术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很多学过的美术知识、技能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其次,在美术创作时,部分学生存在着“想不出画什么”、“不知道该怎么画”的问题,尽管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启发、引导,但收效甚微。再者,在要求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有关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时,有些学生总会因为“没时间准备、忘记准备、找不到相关资料”这样的原因,而面露难色。还有,初中各年级的教材里,有很多教学内容会用到一些废旧材料,但由于学生平时不注意收集,所以较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材料,这样就影响了技能的学习以及作业的效果。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与学生平时积累不够有关。由此笔者想到,建立“美术百宝箱”,帮助学生注重日常积累,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现有的艺术成长记录袋的基础上丰富内容,(我校学生的艺术成长记录袋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教材的学习展开的,由学生自己收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课堂作业,以及艺术学习的感受这三部分组成。)旨在让学生能够通过建立美术百宝箱,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一、美术百宝箱的构成 (一)实物百宝箱 第一部分是各种和美术有关的书籍。市场上装帧精美的漫画书、画册往往会吸引学生的目光。美术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先把学过的美术教材以及其他与美术有关的书籍都存放在美术百宝箱里,如:画册、漫画书、绘画教程等。书籍是很多专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编撰的,需要反复研读,如果只是匆匆看一遍,那实在是一种浪费。教材也是一样,里面有很多美术知识以及精美的美术作品,虽然,课堂上已经学过一遍,但是,如果不能经常去翻翻看看的话,学过的东西,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 第二部分是自己所有的习作。学会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不仅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秀作品,还要学会欣赏自己创作的作品。这里所有的习作指的是美术课堂作业以及课外完成的美术作品。经常看看自己的作品,等于在复习当时学到的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家里有条件打印的学生还可以把一学年的作品用数码相机拍下来,在电脑上编辑整理并设计一个封面后,把它打印出来,装订成一本属于自己的精美的作品集了。当然,如果能在作品集里添上自己这段时间美术学习的感悟或者对某一张作品的心得,那这本作品集就更加完美了。 第三部分是各种平面图片、平面设计作品。收集精美的平面图片、平面设计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美术视野。这部分可以说是美术百宝箱中的“宝贝”。如果说前面两部分的内容对于百宝箱来说只是起到一个收纳箱的作用的话,那么第三部分的资料收集,就使这个原本普通的箱子变成了一只很有价值的百宝箱了。 首先,收集的各种平面图片是指从看过的报纸、废旧的杂志、没用的广告纸上剪下的各种自己认为很美的或有参考价值的图片。在处理家中的旧书、旧杂志的时候,可以花点时间检查一下,如小时候的一些较破旧的书(没法捐掉的),本身没什么用了,但是里面的一些插图非常漂亮,就可以把插图剪下来,放进百宝箱里。学生在收集之前,老师应作适当的指导,如把老师自己收集的一些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不管是人物、风景、静物、花卉还是动物,也不管是绘画作品、摄影作品、新闻图片还是广告图片,只要自己认为是美的或者可以作为创作素材的,都可以收集。图片也不管是大是小,都没有关系。当收集到一定的量以后,再把这些图片进行分类整理。这里还要提醒学生不要把一些本身有收藏价值的书籍和杂志破坏掉。比如:有学生提出来,《读者》的封面很漂亮,内页还经常有很经典的绘画作品,是不是要把它们剪下来?回答肯定是不要剪,因为,这种杂志本身就值得一直收藏着。所以,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学生是否要剪将取决于报刊、杂志本身是否有收藏的价值。 其次,各种平面设计作品也是百宝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看展览、看演出的入场券,各景点的门票,各种商标,家长名片簿里已经没有用的却设计精美的名片,明信片、贺卡、小的包装盒、包装袋,整体设计精良的平面广告以及含有VI 设计的系列物品等等。 第四部分是各种有再利用价值的废旧材料。这是指收集一些在做美术作业时可能会用到的废旧材料,如:海绵、漂亮的石头、表面肌理与众不同的布或纸、旧衣服上的花边、钮扣、小珠子、小饰物、用过的包装带或装饰带、小时候玩具上的小物件等。在初中各年级的教材里,有很多教学内容会用到一些废旧材料,如:凸版画的艺术魅力、变废品为艺术品、充满形式美的立体构成、商品设计包装、色彩肌理效果等等。如果平时不注重积累,用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作品就只能因陋就简,好的创意也会因材料的局限而无法实现。而有了美术百宝箱,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创意会随着千变万化的材料得到更好的体现。 (二)电子百宝箱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因此建议学生用家庭电脑新建一个名称为“美术百宝箱”的文件夹,在网上收集与美术相关的资料。对不少中学生来说,电脑只是他们娱乐的工具,上网只是为了聊天和打游戏。所以有必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脑,鼓励学生把部分在网上玩的时间,用来在网上收集素材。教师也可以作适当的指导,除了可以给学生看一下自己电脑里的各种分门别类的资料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网站,如“上海美术馆”“素材中国”等。如果学生能经常浏览一些优秀的网站,相信一定会获益匪浅的。 二、活用美术百宝箱,拓宽学生艺术视野 活用美术百宝箱的主阵地是课堂。每节美术课都安排几分钟的“晒宝时间”,由两位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百宝箱里的—件宝贝。一方面,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能通过交流做到资源共享,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另一方面,这样做能促使学生经常翻阅整理自己收集的资料。因为,如果只是为了收集而收集,那么这只箱子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只有经常去翻看、去运用,百宝箱内的知识才能慢慢被吸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在实践中,美术百宝箱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拓宽美术视野,提高视觉读写能力 王大根老师提出:在现代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下,世界已进入了“视觉文化”时代,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有必要让每位学生建立一个美术百宝箱。美术百宝箱中各种平面图片、平面设计作品的收集能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 首先,收集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由被动感受转变为主动欣赏、审美的一个过程,当他持续不断地从日常生活中经历一次次审美体验的时候,他的视觉识读能力会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得到提高。有一次,学习“变废品为艺术品”这个教学内容,在解读一些现代废品雕塑时,有位学生的发言让我大感意外,他不仅对作品的创意头头是道,而且对装置艺术的有关知识也知之甚多。课后和他交流时我才知道,原来,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有关装置艺术的一些图片,当时就非常感兴趣,把图片放进百宝箱后,又去网上查了相关资料,并且,在日后的收集中对此类资料也特别关注。他自豪地说,美术百宝箱让他在美术课之外学到了很多知识,他甚至说,等他长大,也要参加上海双年展。 其次,收集的图片资料在学生创作时可起到借鉴参考的作用。对很多初中学生来说,进行作业创作时,简单的画面他们不属去画,想画难度高一点的又由于平时积累较少,不知该画什么、怎么画。但是,如果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些自己积累的图片资料的话,情况就大为改观了,收集的绘画作品、摄影作品、新闻图片、广告图片,都可以作为创作时的参考资料。2009年,我校参加上海市“真彩杯”学生书画展获得中学组一等奖的作品《世博印象》,它的创作素材就是学生百宝箱中收集的各种新闻图片。另外,收集的各种平面设计作品,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视觉表达能力。如:入场券设计、VI设计等都是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会传授相关知识,展示讲解优秀设计作品,但是,如果学生的美术百宝箱中有各种自己收集的设计精美的入场券以及含有VI的平面设计作品,那效果肯定更直观,学生设计创作时,可以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得灵感,再加上自己的创意,就能发挥才能更好地完成设计作品。 2.提高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学力” 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作为美术教师,除了课堂上教学以外,一定要重视引领学生在课外汲取知识,因为课外的天地更广阔。除了收集图片资料外,一年一度的上海艺博会、两年一次的上海双年展,以及一些有影响的大师画展,都要尽量鼓励学生去参观,让他们去感受当代艺术,去领悟经典艺术。回家后,把参观券放进实物百宝箱,把自己拍摄的照片(如果画展允许拍照)放进电子百宝箱中,然后选择部分照片做成PPT,在美术课上的

【年份】2010

【期号】第2期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