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诗歌的神秘面纱
【类型】期刊
【作者】李俊霞
【刊名】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摘要】古诗特别注重含蓄之美。司空图在《诗品》中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中说道::“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的诗味可以深化诗意,表达言外之意,盖上神秘的面纱,激发审美想象因此我们读诗,要注意体会古诗中的“含蓄之美”,这样才能真正读懂古诗。那么,如何揭开诗歌的神秘面纱,感受他的含蓄之美呢? 一、明白诗歌含蓄类型,从含蓄立意上,归纳为三种类型 1.寄寓形象,含蓄隽永 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将自己千思万绪凝结定格于一个画面,托物言志,借景抒怀,手法之娴熟、令人叹为观止。 2.侧面迂回,虚中见实 优秀的诗人追求含蓄的境界和浓郁的诗味,落笔往往不在正面的具体的描写上,而是从侧面、对面迂回地表情达意,务求从虚中见实。 3.以“反”见“正”,曲折有致 “反笔”和正笔相反,是指构思从反面切入,将人的思想情感置于与环境相反的状态,表意曲折而有情致,体现出立竿见影或见影知竿之妙处。 二、从含蓄造景上,归纳为三种方式 1.以景启句,欲露还藏 一般来讲,诗忌露忌尽,所谓“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下语三分,不说到尽,留有“空白”,自然会引发读者的思索想象,诗也就耐人寻味了。
【年份】2011
【期号】第46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