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园 雕像
【类型】期刊
【作者】梅桑榆
【刊名】语文新圃
【摘要】梅桑榆 雕像是人间一大景观。被世人制成雕像,供之廊庙、立于街头,是了不得的荣誉,非普通人所能享。 大凡被人矗立雕像,供奉瞻仰者,无不非凡卓越,有常人无法企及之处。释迦牟尼与耶稣,已成神圣,高坐于寺庙,挺立于教堂,领受大众的香火、信徒的敬仰,自不用说。许多并未成神成圣者,如领袖,如政客,如将军,如英雄,如文学艺术家……也被世人雕塑成像,或顶礼膜拜,或崇之敬之。其中有些被立雕像者,既无显赫的身份,也无杰出成就,但却有一种值得大众学习、尊崇的精神。一个国家若无雕像,无疑是一大缺憾,若无值得矗立雕像的人物,那就不仅是缺憾,而是可悲了。 雕像,虽然只是某人肉身的替代品,是其精神的体现物,但受人尊崇的程度却大不相同。且不说被立雕像者生前的身份地位、社会贡献,仅看其能否给人带来福祉,或能否让人以为可以带来福祉,便可以看出其受尊崇的程度,差别何等之大。释迦牟尼因其有赐福人间的神力,故其雕像前香火鼎盛,终年不绝:而那些虽在某一领域取得卓著成就,或为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者的雕像,若不被普罗大众认为与他们的幸福有直接的联系,或是于虔诚祈祷之后,可以受其庇荫,得其惠泽,是很难领受一柱香或一束花的敬献的,菩萨那怕立于深山高岭的寺庙之中,仍会有成千上万的香客前往跪拜:而那些立于街头或公园的雕像,人们却大多望望而过。我每观那些广场街边的雕像,想其一年四季立于露天,栉风沐雨,顶霜冒雪,不过是城市的一种点缀、一处风景,心中便升起一丝怜悯之意。有的雕像,无人维护,上面落着厚厚的灰尘,质为铜铁的,则锈迹斑斑。几年前,我参观吴敬梓纪念馆,见立于院内的吴氏铜像,头上竟有鸟的遗物,其迹灰白,一道从额上垂下,直至眉宇间,一道从额旁延伸,垂至眼角,左肩上也有一滩秽物,身上的片片绿锈,使其长衫显得肮脏不堪。室内的坐像,也满是灰尘。我不禁暗想,纪念馆如此疏于管理,不但有碍观瞻,而且是对先贤的不敬。被世人矗立雕像者,多已不在人间,即使伟大如佛祖释迦牟尼,或“至圣先师”孔子,生前也未被世人矗立雕像,遑论远不及其伟大的大师、名人。当然,也有人还活着,便被世人矗立雕像,敬之如神者。明朝奸宦魏忠贤在世时,便有许多官员为他建祠立像,敬之拜之。祠堂为祭祀亡人所建,由于魏宦仍然活着,其祠故称之为“生祠”。当时,魏忠贤生祠遍天下,各地官员,为向魏宦献媚,竞相比赛,务求豪华壮观,结果是“穷工作之巧,攘民田墓,伐人树林,……其上食飨,一如王公。像以沈香木为之,眼耳口鼻手足,宛转一如生人。腹中肺肠皆以金玉珠宝为之,衣服奇丽”,“每一祠之费,多者数十万,少者数万,剥民财,侵公帑,伐树木无算”,开封官员为了建祠,竟拆毁民房两千余间。不过,好景不长,崇祯帝朱由检即位之后,下令将魏忠贤发配凤阳,后又派人逮捕治罪,魏宦白知必死,上吊自杀,尸体被人千刀万剐。魏忠贤遍及全国的生祠尽被拆除,其雕像也全部销毁。安徽涡阳高炉酒厂老总刘俊卿,到朝鲜平壤旅游之后,见金日成的高大铜像矗立于广场,状及雄伟,陡生效仿之念,回国后,斥资70余万,在厂里为自己竖起一座两层楼高的雕像,高举巨手,面带微笑,做伟人状,向群众招手致意。不料,刘某后来竞贪贿事发,被判死缓,那座矗立四年的巨像,也被职工愤然推倒。 由此可见,一个人是否值得矗立雕像,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大凡靠暴政、欺骗或权势,而不是靠世人的敬仰与怀念矗起的雕像,一旦人亡政息或被世人看清其真面目,抑或落马垮台,其雕像便轰然倒塌,中国如魏忠贤、刘俊卿,外围如斯大林、萨达姆,可谓古今中外,概莫能免。
【年份】2010
【期号】第2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夕颜·玲珑 年份:2007
- 2、中纪委在哪里“双规”贪官? 作者:小月 年份:2011
- 3、与曹云金一起下厨 作者:赵杏儿 年份:2013
- 4、一边草间战斗,一边弥生哀伤 作者:王泰白 年份:2014
- 5、一座为音乐而生的城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年份:2015
- 6、望外 世上最完美雕塑 可能被一条裂缝毁了 年份: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