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虎余感

日期:2004.01.01 点击数:0

【类型】期刊

【作者】吴景原 

【刊名】文艺评论

【关键词】 音乐作品 整体造型 石涛 艺术精神 中央美术学院 写意画 艺术语言 大都会博物馆 科维奇 油画系

【摘要】上世纪60年代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何以画起了虎,而且一画就是二十多年,自己也难以说清楚.记得我十二三岁时,就对传统中国山水画所表达的幽远气韵始有所悟,深爱其笔墨之精妙,不亚于后来我对巴赫、莫扎特和萧斯塔科维奇音乐作品的崇拜之情.因为它们都以感人的艺术语言诉说着各自的时代,折射出人类情感的壮丽,昭示出哲理思索的光辉.绘画是空间艺术的一种,无论是赏画还是作画,当我的情思步入这一空间之中,也便心身融于其内.我从上世纪70年代末练习画虎,从不似至形似,从形似再求不似,也就是追求石涛所说的"以不似似之".这里的"不似"与刚提到的"似"不是一回事,一个是不会,一个是得法.这是一个漫长的痛苦过程,渐渐我体会到,画虎时冥冥之中要有一种气的指引,无论是用笔还是把握整体造型都离不开一种气.原来,中国传统美学的最高层次是人生和宇宙的无差别境界、道家推崇自然高于人,天道乃人道之本.画虎时,当然先要净化心灵,要处于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入气",只有入气,人才能得其乐,画才能得其真.

【年份】2004

【期号】第4期

【页码】93-94,99-100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