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的江湖
【类型】期刊
【作者】肖妤倩
【刊名】投资者报
【摘要】和上市公司打过交道的记者,都会感觉“内幕不好挖”,但若是深挖,还是能挖出些名堂。若不幸被挖,则ST、*ST直至退市;若有幸不被挖,仍可以继续活蹦乱跳。 这就是A股江湖。模糊中有明晰的一面,明晰中有模糊的一面,有些像中国的当代艺术,即使已是泡沫横行,接盘者仍旧不亦乐乎,拍卖场上仍旧举牌呐喊。在这个被热气球堆起来的市场里,那些油画远远没有A股里的公司透明。 有些艺术家在世,真伪易辨,但是他们的生产力有限,不能说今年画5幅,明年的生产力就能翻10倍,达到50幅;有些艺术家已逝,画作真伪难辨,且已停止生产,只能靠存货年复一年的上涨,让藏家吃吃老本。不像上市公司,即便是总裁“驾崩”,也还有副总裁、员工,有实实在在的公司实体,还能继续创造利润,更不会说,突然冒出个山寨公司需要打假。 油画,是一个更可怕的股市江湖。 找“蓝筹”是很难的 2000年高小华作品首次拍出百万,2006年张晓刚的《天安门》以1804万港币刷新中国当代油画天价纪录,2008年11月蔡国强《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以7424万港币成交,创下三项世界拍卖纪录。 寒舍艺术中心执行长、曾创下千万英镑出价纪录的拍卖鬼才王定乾一口认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由“百万俱乐部”到百万美元乃至千万美元,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已经成为国际艺术市场的“蓝筹股”。
【年份】2011
【期号】第17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