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来袭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作者】肖妤倩 

【刊名】投资者报

【关键词】 技术特点 经济效益 工艺品 投资决策

【摘要】在2010年瓷器拍卖成交前十位中,香港苏富比就占6席,其中5席为清代瓷器。 今年苏富比的路数照旧,无论是“玫茵堂珍藏”专场,还是“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清代瓷器都是其中的重头戏。 拍场上,竞拍者对于清代物件更是青睐有加,电话连线及场内举牌者均较活跃。这种场面三四十年前则罕见,彼时清三代御制瓷器在收藏界少人问津。 现在,清三朝御瓷被市场推向了风口浪尖。 苏富比屡推清瓷 2011年4月7日,香港苏富比“玫茵堂珍藏”拍卖中,估价为4000万~6000万港元的清雍正粉彩蟠桃献瑞图圆盖盒“大清雍正年制”款,最高叫价3500万港元,最终未能成交。 而估价为1.8亿元的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以及估价为8000万港币的明成化青花“瓜藤纹”宫盌,均在拍卖后,以私人洽购方式分别以2亿元港币和9000元港币撮合而成。 尽管场内拍卖未能如愿,但谈到瓷器的受宠问题,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及中国艺术部国际主管仇国仕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清代瓷器更受藏家的欢迎。” 近几年的拍卖,清代瓷器的地位已经开始高于元青花。 2010年10月7日,“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棰瓶在香港苏富比“彩华腾瑞——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专场中以1.23亿元高价成交。

【年份】2011

【期号】第15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