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象走向抽象的转型
日期:2000.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作者】张凯
【刊名】书画艺术
【关键词】 艺术思维 艺术风格 抽象艺术 绘画艺术 “意象”特征 艺术形态 中国画
【摘要】具象、意象和抽象为人们谈论艺术形态时最常用的术语,按照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解释是具象和抽象为两极,意象置于其中。根据物体表象特征减少和主观因素增多的趋势,由两极的具象和抽象确定一个尺度,中间部分就是意象范畴。(《视觉思维》)这么说来,中国画艺术确实最具“意象”特征。 传统中国画虽然存在着多元格局,既有竭尽刻画之能事的写实形态(如工笔),也有逸笔草草的抽象形式(如写意),但更多的却是界于“似与不似”之问的意象化造型。
【年份】2000
【期号】第6期
【页码】43384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相关文章
- 1、小小事特别多 年份:2010
- 2、默恋微凉(三) 作者:叶冰伦,李奥 年份:2012
- 3、哥特王子桃心殿(一) 作者:米米拉,TUVG Daisy 年份:2012
- 4、《海洋》:生命原本在摇曳中灿烂 作者:赵二宝 年份:2011
- 5、方文山写厌了情歌 作者:萧师言 年份:2011
- 6、传世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作者:杨弋 年份: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