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适物宜”到“兴象”——中国古代意象论的核心环节
日期:2006.01.01 点击数:12
【类型】期刊
【作者】栾英良
【刊名】社会科学战线
【摘要】从“各适物宜”到“兴象”是中国古代意象论的两个核心环节。“各适物宜”论对“物”格外重视,是中国文学意象理论的发端期,意象理论的天平偏向于“象”之传神。“兴象”说,紧承“象其物宜”理论命题,亦特别重视对“言”、“意”之中间环节“象”的开掘。“兴象”的理论内涵至宋代严羽而成熟,元、明、清诸家“兴象玲珑”、“兴象深婉”的说法,都是对严羽的响应。“兴象玲珑”是指意象具有“玲珑”的象外之象;而“玲珑”之象又具有“深婉”的意外之意,二者合观之,当是严羽及后来的“兴象”论者的本义。
【年份】2006
【期号】第5期
【页码】126-128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图书馆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相关文章
- 1、从“各适物宜”到“兴象” 作者:栾英良 年份: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