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州漫“花儿”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作者】马生辉 

【刊名】群文天地·百家讲坛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古典风格 欧洲 意大利 北方 原因 表现自我 美术

【摘要】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它通常也被人们称作“庭州”。昌吉州历史悠久,史称“庭州”。早在新石器时期,木垒河一带已有原始人类狩猎。距今3000~4000年前,州境内已有人类居住。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今吉木萨尔县),唐贞观14年即公元640年,唐太宗在当时的西域重镇吉木萨尔县设“庭州”;公元702年,武则天在此设立了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以西直到里海东部、北部广大地域,自此,历代中央王朝均在此设官置守。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境内各县均归镇迪化府所辖。1954年7月15日,昌吉回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3月11日,昌吉回族自治区更名为昌吉回族自治州。2004年,新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了乌昌经济一体化的重大决策,2007年,米泉市与东山区合并,现昌吉州行政区域辖木垒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阜康市、昌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两市五县一区。 昌吉回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州境内主要有回族、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37个民族,总人口155.0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1,88万人,占27%,其中回族19.13万人。 昌吉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主要景点有天池、硅化木园、恐龙沟、魔鬼城、五彩城、鸣沙山、胡杨林、康家石门子岩画、北庭故城、普民野马繁育中心、千佛洞等118个,其中天山天池为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除了这些旅游景点外,昌吉州的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山川秀美、绿野广袤,给生存在这片热土上的各族儿女注入了生活的美好气息,特别是新疆“花儿”的故乡就是昌吉回族自治州,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历史沿革变迁造就的,也是庭州儿女世世代代不懈努力、发展传承的。 至于“花儿”何时传人新疆,不得准确的时间,就这个问题,我们这些爱好“花儿”文化艺术的人们也不止一次地询问过被称为“庭州花儿王”的韩生元老人。他介绍说大约是清朝将军左宗棠西征平定阿古柏之乱时,由陕、甘、宁、青的回族兵将其带人新疆。由此可见,新疆“花儿”的母体是“河湟花儿”、“洮岷花儿”。这些原生态的“花儿”发展到“庭州花儿”时,就具有了一些特殊的变化,这是因为庭州37个民族聚居汇合,各民族文化艺术相融共通的结果。因此,昌吉“花儿”即有陕、甘、宁、青的曲令韵味,又渗透了孕育着哈萨克族“阿肯弹唱”、维吾尔族“麦西来甫”、新疆曲子剧和西洋乐曲等多种艺术细胞。昌吉“花儿”的演唱者们在词曲的发音上也是以本地居民能听懂的当地语言为主,把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回族“花儿”唱词略作了些修改,这就使听众更能领略“花儿”的风情了,所以,“花儿”也就在昌吉这片热土上深深地扎下了根,“花儿”的歌声催醒了庭州大地,使“花儿”文化成为庭州的一张城市名片,享誉中外。 近年来,昌吉州把“花儿”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举办“花儿”演唱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州内的“唱把式”竞展歌喉,从创作、演唱、挖掘、传承和艺术水平提练等各个环节着手,努力打造“花儿文化”的社会氛围,使源自民间的“花儿”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花儿”文化的打造既有政治的色彩,也有经济的硕果;既有人文的风情,也有科技引领的时尚。昌吉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文化引领作用的发挥,无论在党员先进性教育阶段,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中,特别是在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都从基层群众中不断创作、挖掘,推出了一批朗朗上口的“花儿”歌曲、舞蹈、团体操、“花儿”秧歌舞等。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时,从茫茫人海中流动的花儿歌舞、秧歌等足以证明这一点。昌吉已将汉民族的元宵节社火演变为各民族文化等融合的景象,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事业蓬勃开展。 目前,昌吉州有自治区级回族特色乡镇1个(昌吉市二六工镇),州级回族“花儿”乡镇2个、“花儿”村3个、“花儿”文化户、文化人队伍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昌吉州市已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中国(昌吉)美食文化节和中国第二十届厨师节、自治区旅游节等,仅昌吉市就有9个中华餐饮名店、100多个中华名吃。在每次的节庆上都是打出“回族花儿”文化品牌。现在昌吉州回族花儿已入选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花儿”文化伴生的回族清真饮食文化也从昌吉的庭州大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09年,昌吉市颇具回族特色的餐饮名店“金祥餐厅”、“亚中宾馆餐厅”、“麦客来达氏回民糕点厂”等企业的负责人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到马来西亚参加了国际清真食品大赛捧回了金奖,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昌吉回族餐饮文化的亮丽风采。近几年来,昌吉市麦客来万人馓子和西域老回民饭店沈派九碗三行子荣获世界吉尼斯纪录,使”花儿”文化伴随回族餐饮文化也走向了世界。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9月昌吉市第二届花儿会邀请青海省文化馆馆长颜宗成,“花儿”研究专家学者井石等来昌吉市同州市有关部门领导和文化名人共同探讨“花儿”文化,提供指导帮助。昌吉市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别开生面的“花儿”文化培训班聆听颜馆长和井石专家的讲座,使昌吉州市爱好“花儿”文化的人们真正饱尝了一顿“花儿”文化大餐。青海省文化馆书记桑太本率领青海、甘肃、宁夏的优秀“花儿”歌手和相关人员亲临“花儿”会并向昌吉人民展示了精彩的“花儿”演出节目,把昌吉市的“花儿”艺术节和正在昌吉回民小吃街举办的中国(昌吉)美食文化节推向了高潮,为打造“花儿”昌吉助了一臂之力。为了满足昌吉市民和新疆居住的青海、宁夏、甘肃等乡亲欣赏花儿演出的愿望,颜馆长一行放弃了宝贵的观光和休息时间,又分别在回民族聚居的昌吉市二六工镇和州府所在地亚心文化广场连续演出…… 更有趣的是2010年,昌吉市成立了电视台,在选台标时,人们也没忘记把“花儿”文化注入其中,现用的台标就是一朵红色花儿图像标志,象征团结奋进、发展、辉煌的昌吉。 每年冬季的大西北都是一片冰天冻地的景象,但是庭州依然热闹非凡,冰雪风情游刚拉开序幕,“花儿”冰灯艺术节就成为冬季昌吉的抢眼风景,彰显特色。昌吉市人民公园的冰灯张灯结彩,造形各异,夜晚格外灿烂。把邻近的回民风情小吃街、“花儿”演艺厅、“花儿”观展台衬托得格外耀眼。走进庭州首府昌吉市,公园里、景观旁、休闲区、街道上到处都有“花儿”文化的雕塑、画廊、文化墙。昌吉市把人民公园的周边都用富有“花儿”文化气息和典故韵味的石雕装扮一新,这里也凝结了福建援建新疆昌吉、共同打造“花儿”文化的硕果。 昌吉州“花儿”文化的传播也有媒体的功劳。州文联创办的《回族文学》杂志已成为全国著名的传播回族文化的杂志,也是全国唯一的以回族命名并公开发行的文化期刊,在它30岁生日上,爱好回族文学、“花儿”文化的人们云集一堂,畅想、畅谈庭州回族文化的未来与发展,充满激情。 庭州漫“花儿”。“花儿”文化拉动了庭州的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主打“花儿”文化的品牌的昌吉市,2009年城市综合竞争力在西部百强县市中排名第13位,在全国县市中排第117位。 魅力昌吉、诚信昌吉、和谐昌吉、文明昌吉,“花儿”昌吉把庭州大地装扮得分外妖娆。 (作者简介:马生辉,新疆昌吉市残联书记、副理事长。青海花儿研究会理事。)

【年份】2010

【期号】第10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