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之道
【类型】期刊
【刊名】流行色·fashion专业时尚
【关键词】 刺绣 流行趋势 尼龙 色彩 主题 海洋 风格 细部装饰 线条 粉彩
【摘要】文/吴屹翁长庆 近两年来,中国家具业在金融危机和国家产业调整的双重压力下艰难前行。根据国家海关公布的数据:2009年一季度家具出口金额约为6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03%,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受到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的价格竞争压力,单件家具产品的利润逐年下降,再加上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使得我国以OEM为主的家具企业遭遇到严重的生存危机。面对挑战,国内家具企业纷纷企图从原先的低劳动力成本竞争向高附加值转向,由单纯的OEM转向国内市场发展。因此,开发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家具产品成为每个家具企业努力的目标,由此家具设计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 由行业整体需求而形成的推动力,为中国家具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这种家具设计需求的突然增加也难免会导致出现急功近利或鱼龙混杂的态势。最近,各种所谓“原创家具”在国内市场频频亮相,但由于这些作品仅凭设计师的个人喜好或所谓市场热点(实际上是部分热卖产品的模仿改型)来设计开发,对于家具与空间的关系契合考虑甚少,结果或遭到消赞者的冷遇,或昙花一现市场生命力脆弱,其结果更是挫伤了企业与设计师双方的信心。如果我们无视这种现状,必将导致原本“幼小”的本土家具设计事业失去这难得的发展机遇。值得庆幸的是,近来关于家具设计的研究与探讨之声不绝于耳,从传统到当代,从风格到流派,涉猎范畴相当广泛,其中也不乏传统继承的使命和自我批判之精神。“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朱熹说的“理”其实就是”道”,也就是事物的普遍性原理,“道”清才能“器”明,目前家具设计研究多数仍停留在“器”的层面,而鲜有触及“道”的探讨——家具设计本源的思考,即家具契合空间的规律和方法。因此,透过那些关于设计流派、风格款型、时尚流行的争论,直面家具设计的这一核心命题,意义重大。笔者深知该命题研究任重而道远,此“理”也非本文区区数千字所能深入完整的阐述,故将视角锁定一件经典家具,企图通过案例分析,以小见大来剖析家具与空间契合关系的要素,以此抛砖引玉。 1929年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是现代主义大师、包豪斯的第三任院长密斯凡德罗先生精心设计的现代主义宣言式的杰作,至今还凭借其现代主义里程碑的感召力和特有的视觉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慕名者纷至沓来。在当时,由于密斯先生的全新建筑设计风格非常独特,以至于无法选配到风格相近的家具,只能自己动手设计,“巴塞罗那椅”( Barcelonn chair)便由此诞生。从此这张皮革包裹着“X”形不锈钢框架的休息椅开始了她长达近一个世纪的传奇,它诞生之初就得到好评,虽1953年密斯先生也做过些改动,但整体形态、材料,甚至细部都没有大的改变,生产和销售自今还在延续。 自1929年起, “巴塞罗那椅”的足迹遍布全球,上世纪80年代她终于来到我们的身边。在中国, “巴塞罗那椅”丝毫无水土不服之现象,进而所呈现出来的包容性超乎想象,很快就成为国内建筑师与室内设计师的宠儿,成为营造高品质空间的要素之一。她凭借卓越的空间兼容性,跨越多种业态空间,从星级酒店到高端写字楼、从精品卖场到高档住宅,我们常常能看到她的身影。国人对其的认知远甚于那经典的巴塞罗那世博会的德国馆,还有她的设计者密斯,凡德罗先生。 “巴塞罗那椅”似乎已然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现象,于是在惊叹其生命力之余不免有些思索:家具该如何扮演其承载空间的角色?如何与空间相契合?“lcss is more”这句出自密斯先生的名言,在今天用来考量“巴塞罗那椅现象”似乎显得格外的耐人寻味,它也许已经超越功能主义宣言的范畴而呈现出新的含义,这里的“少就是多”是否可以理解为“契合的才是恒久的”。虽然影响家具设计的因素是多样的,包含经济、技术、人文、美学、风俗等各方面,但是从家具与空间的基本关系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家具是空间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具设计是空间设计的延续,空间设计是空间功能、空间形态,建筑技术三者共同作用和协调的过程,所以家具设计也必定要从这三方面寻求与空间的契合关系。因此,家具契台空间的核心因素是:功能契合、形态契合、技术契合。 功能契合,即家具的功能应契合于空间的功能。功能契合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家具是空间使用功能目标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比如具备休息功能的空间需要配置可供休息的家具;办公空间需配置办公家具;展示空间需配置展示家具等。只有契合于空间功能的家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具,反之,家具将仅仅是空间装饰的“道具”,或可看做是一件雕塑或是装置,是一种“符号”,虽然有时这种转变或许是设计师刻意的和有预谋的,但是总体上选择功能契合的家具是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选择家具的前提和依据。 “巴塞罗那椅”的坐面与靠背均采用软体设计,非常符合其设计初衷——为了接待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同时,密斯对于人机工程的把握也十分到位,坐面与靠背的夹角为使用者提供了相当舒适的坐姿,经过特殊处理的不锈钢椅脚富有弹性,使用者可借助弹力轻易起身。此外,无扶手的设计还使它增加了坐面尺度的兼容性和灵活性。功能契合的第二层含义是指家具还具有重构空间的功能,当代建筑的空间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设计师通过家具的布置可对原空问进行二次限定以形成更加丰富的空间关系。关于这一点,密斯毫无疑问是认真的,如果亲临“德国馆”我们可以发现,正是巴塞罗那椅的围合而存水池边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休息空间(相对于整个建筑的流动性而言)。“德国馆”的空间非常有限,而低矮巴塞罗那椅恰如其分地对空间进行了重构。巴塞罗那椅的传奇,以及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不断地被运用于各类休息空间,可以证明与它自身的功能定位的契合度是分不开的。 形态契合,即家具的尺度、行状、色彩、与空间相契合。当然,形态契合并不仅仅是指,家具形态必须与它所处的空间形态相象,或是空间形式语言的简单复制。对比,也是常用的手法,设计师也会通过对比来强调空间的个性。所以形态契合实际上是指家具与空间两者之间的可读的逻辑关系,调和或对比都是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总之这种关系是否清晰或则可读是契合的关键。这种内在逻辑的可读性保证了两者之间的视觉存在的舒适性,否者,家具形态与空间形态之间会变得互相干扰,互相削弱。形态契合的诸要素中,首先是尺度的契合。从物理学视角来看,作为物质的家具必定要占领空间,所以家具尺度会直接影响建筑给人的空间感受,家具尺度加大会使空间收缩,反之空间会膨胀。密斯正是巧妙的运用了这种视觉规律,将“巴塞罗那椅”的高度降低,并采用简洁空灵的落地方式,使得狭小的馆内空间得似放大。其次是形状的契合,简单的从线性分析,似乎巴塞罗那椅与“德国馆”的空间形态并不契合的,因为前者主体是流畅的、由充满张力的曲线构成,而后者几乎全部由相互垂直的直线构成,不存在任何一根曲线。但是,当你置身现场时,你会真切地感受到座椅与空间的关系是如此的协调。那是为什么呢7其实,如果我们从三视图来观察它便能发现,除了侧视图那经典的“X”型外,椅子的其他视图皆为矩形,与同样是矩形的建筑平立面是如此的吻合。 此外,从两者的空间虚实关系分析也能发现一致性,都给人一种通透感,虚空间的有序性也尤为突出。第三是色彩契合,事实上家具的色彩是建筑内部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甚至是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具的色彩直接影响到空间的氛围营造,既可以调和也可以对比。白色的“巴塞罗那椅”就象地中海明媚的阳光投射进建筑之中,更强化了建筑的通透感。分布世界各地的“巴塞罗那椅”大部分非白即黑,这也使得它能契合到如此之多的空间中去。由此可见,真因为巴塞罗那椅的形态特征非常的契合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语言,也使得它能够如此广泛的融入到众多其他现代主义和受现代主义影响的建筑空间内。技术契合,即家具制造技术与空间建筑技术相契合,其中包含材料、工艺、以及经济性等。在古代中国,建筑与家具的技术是一脉相承的,《营造法式》关于大木作和小木作的描述可见其渊源,它们都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家具的结构和工艺都来自于建筑,两者契合十分完美。工业革命以来,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建筑的建造方式,同样改变着家具的制造方式。尤其是钢材的大量使用变成可能后,钢结构应运而生并在建筑和家具制造上被广泛采用。密斯在现代技术运用于建筑的探索和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德国馆”与“巴塞罗那椅”是这种探索的典型案例,无论是支撑着轻薄屋面的钢柱与支撑椅面的“X”形金属椅脚,还是对缝严密的千挂大理石和缝制精细的皮革椅面,都将这种技术的契合推向极致。同样,巴塞罗那椅正是凭借这种技术契合力,得以在当今钢结构仍然被广泛使用的建筑空间内占有一席之地。“天有时,地有气,才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虽然技术契合,并不是家具融入空间的决定性因素,但不可否定它是一种内在的和谐,是家具契合空间的内在驱动力。 家具无法脱离空间而独立存在,家具的空间属性注定家具的角色塑造也必然由空间营造的综合需求激发。家具的物质功能和非物质功能也是应该契合空间的整体诉求。现代考古学告诉我们家具源起与人类穴居时代,原始的家具就已经成为早期人类居住空间功能实现的重要载体。纵观东西方千年的家具演变史不难发现,固然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审美意识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家具的形制、材料与制造技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家具
【年份】2010
【期号】第5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2008年春夏流行趋势 年份:2007
- 2、曲线玲珑的Prada 年份:2010
- 3、北极之光 年份:2010
- 4、陈逸飞艺术展 年份:2010
- 5、中国美丽,感动世界 年份:2010
- 6、国粹与CHIC的CROSSOVER 年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