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娱自乐班 我们的名字叫同心
【类型】期刊
【作者】山夫
【刊名】金秋·中年
【关键词】 队长 煤窑 大庆 农业学 纪念 社员 革命派 大寨 小队 木板
【摘要】口文/山夫 我们的名字叫同心。同志的“同”,相同的“同”:一心一意的“心”。全称:洛南县同心合唱团。 ◆笛声的召唤 那是2006年的一个早上,一阵悠扬的笛声,忽然在我们县城南郊的馒头山上响起来了,随了微风四处飘荡。吹笛的人叫李同仁,是个退休职工。我们的馒头山己被开辟成了生态公园,命名为仓颉园。据说,仓颉造字就在我们洛南呢。游览仓颉园的人们纷纷被那笛声吸引了过来。有的忍不住和了笛声,低声吟唱起来。那低吟如县河的潺潺流水,汇聚在一起,渐渐变成了引吭高歌。大家唱着笑着,望着青山绿水,秀丽壮观的烟霞,只觉心旷神怡,好不痛快! 于是,笛声召唤着我们,在郑景云、周书芹几个老同志的提议组织下,我们的同心合唱团正式成立了。约定每周二、四、六活动。 活动的日子并不都是风和日丽,有时风雨交加,霜雪重重。我们在家里听着雨雪声,不由得会想,这样的天气,可能不会有人去了吧?但那悠扬的笛声忽然就会在我们的心头响起,它压倒了风声,盖过了雨雪声,召唤着我们奔向活动的地点,馒头山或药王庙、文庙。到了那儿一看,大家齐刷刷地已经早来了,迎着雨雪,站在亭子里或庙殿的屋檐下。四年来,我们的活动便从来没有中断过。 我们的团员时多时少。每个人的身后都是一大家子,有的要去外地哄孙子,有的要帮儿女去创业。可他们无论走到哪里,心里总回响着那悠扬的笛声,惦记着我们的合唱团,电话、短信,问候不断。只要一有机会,回到家里,立即就赶来和我们见面,参加活动,询问情况,传送外地的新鲜经验。 每当他们缺席了,我们就联系动员各人的亲朋好友,老同学、老同事、老战友、进团成为新成员。我们的歌声像那悠扬的笛声一样动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合唱团便始终保持在四五十人,最多时有六十多人。我们风趣地把这种办法叫做发展“下线”。 四年来,我们合唱了成百首《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绣红旗》等红色经典歌曲,和《奴力格尔玛》等民歌,还合唱了《可爱的洛南》、《辉煌60年》等好几首我们自己创作的歌曲。每逢节假日,如国庆、八一建军节、重阳老年节等,我们就和县武警中队、消防官兵、红十字会、基层乡镇、社区组织,在体育场、人民广场、中心广场等地方,联合举办文艺晚会或纳凉晚会。我们的合唱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还得过好几次奖昵。 ◆挂历精神 我们合唱团的团员大多年龄大了,记性差,不但很难记住新学的歌词,而且常常遗忘老歌的歌词。怎么办呢?我们就把所有的歌词都打印成歌页,发给大家,各自抽出时间背诵记忆。教唱排练时,还得把歌谱用大号字醒目地抄在大张的硬纸上,张挂起来,让大家跟着指挥,一字一句地学唱,练唱。 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难了。比如打印歌页,纸在哪儿呢?到哪儿去打印?年过花甲的岳嵩,这时主动把他们单位过时不用的表册拿来了,当做歌页纸。老同志周书芹,还有我们许多团员的家属,承担起了义务打印的任务。 用什么顶替大张的硬纸,抄写需要张挂的歌谱呢?我们想到了过期的挂历。它的背面不是又光洁又漂亮吗?我们就都贡献出了各自家中的。后来学唱的歌儿越来越多,家里的大张挂历都拿完了,我们就把小张的也拿出来,拼接成大张。抄写歌谱还得会写一手好毛笔字。除了我们的团员岳嵩,团员李晓芸的老公也成了一位“文抄公”。可他并不是我们的正式团员,晓芸有时就得“哄”着他,讨好他了,比如吃过饭,她便忙着去洗锅刷碗,央求老公:我给咱劳动,你给咱抄歌,好吗? 一大张挂历抄一首歌。我们常常一次要练唱好多首歌,就得带上很多张挂历,叠卷起来,成厚厚的一捆,沉甸甸地背到排练场去。为了方便张挂,李晓芸用细线绳将它们串连在一起,张挂起来,就像举办五彩缤纷的图片展览。那是我们打开的心情图片,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喜悦自豪。 没有演出经费,我们就慷慨解囊,根据各人的家境,自愿集资。有时有了点赞助,我们就尽量节支,一分钱掰作两半花,一点点地积攒,添置起简易的录音机、演出服装、扇子、竹板、手绢等等道具装饰品,保证了我们把最美好的歌声、笑脸、身段和画面呈献给观众。 为了使合唱晚会好看,调节现场气氛,我们还组织起了女子舞蹈队。队员都是我们能歌善舞的团员。外请不起导演,我们就自己到网上去搜索下载,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跟着学。家属就成了督导员,把我们的排练情况,拍成照片、录像,让我们对照着纠正,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购买成套的舞蹈服装虽然省事漂亮,但在我们看来,那太昂贵了。我们就先跑到布料市场上,货比数家,锱铢必较,讨价还价地买来布料,然后再请好心的裁缝精心制作。穿上自制的舞蹈衣裙,演出自己编导的节目,我们神采飞扬,骄傲而满足。 时常有人问,看你们那么高兴,你们挣下钱了吗? 我们的回答是,我们不挣钱,而且还出钱:但我们挣来的舒心和快活,不知比金钱要贵重多少倍。 ◆我们是个“团” 有句俗话说,要着气,带班戏。是说艺术表演团体里人多嘴杂,各人的个性都很强,容易产生摩擦纠纷。虽然我们只是业余的,大家也都进入了人生成熟理性的中老年阶段,但为一点鸡毛蒜皮,有时也会产生点误解、矛盾,闹点小别扭。 我们的团员张彩云、刘淑娥、李彩霞、王芝草、王淑娥、梁培毅、李虎存、宪生等等,就都发挥表率作用,面对面地开展谈心,论事说理,互相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前任团长李景云更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敢抓会管,善于做思想工作。每隔一段时间,或举办演出活动结束后,我们就及时召开总结会,一杯清茶,几把葵花子,促膝交谈。大家提建议,想办法,分享快乐,畅想未来,心贴得愈来愈紧,更有了朝前奔的劲头。我们还组织了好几次短途旅游活动,来去一路欢唱,播撒友谊的种子,浇灌亲情之花。 我们就都是兄弟姐妹了,无论谁家有了红白喜事,全团的人马便一齐出动,帮忙助兴。需要文艺演出,我们就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又唱又跳,给团员的家里增光添彩。 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李辉主任,县文化馆的音乐干部张和平同志,不但义务为我们教唱,而且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地及时给我们解决各种困难。指挥姬宝善、倪义汉,乐队的潘建民、王茂盛、董彭成等等,都正值中年,整天忙于家中的生计和本职工作,可只要我们需要,他们就都赶来了,不要报酬,不怕劳累,竭尽所能地为我们服务。 我们为啥叫做合唱团呢?因为我们是个“团”呀。我们的团歌高亢嘹亮,鼓舞着我们迎接人生的金秋,收获甜美的丰硕果实: 这里是激情焕发的港湾 这里是梦想实现的剧场 让快乐打开心扉 把开心写在脸上 愿歌声把我们融为一体 再现那心中的天堂……
【年份】2010
【期号】第5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用五彩棉絮画装点聋哑孩子的无声世界 作者:吴宽宏 年份:2017
- 2、东曼伟的油画人生 作者:朱文杰 年份:2017
- 3、青花 年份:2015
- 4、钟爱青花瓷的老牛 年份:2016
- 5、玲珑阁诗社优秀作品选登 作者:轻萝·小字 年份:2014
- 6、幽深清远 旁出一枝——唐苑小记 作者:小可 年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