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岳赋
【类型】期刊
【作者】张勃兴
【刊名】金秋·中年
【关键词】 队长 煤窑 大庆 农业学 纪念 社员 革命派 大寨 小队 木板
【摘要】口文/张勃兴 巍峨华山,北临浩荡之渭河与咆哮之黄河巨川,凭借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凿,形成神奇惊险名山,在中华大地独树雄姿,与黄河一道孕育了伟大中华文明之灿烂。 《山海经》记载:“华山,其高千仞,其广十里,一石也。”此山系由一巨型花岗岩构成,五座高峰有如一朵绽放之莲花,可谓莲花峰耀华夏根,千古一石定河山。据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章太炎考证:华山乃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华”、“华夏”皆因斯…而得名也。 蟾岩峋嶙,绝壁惊魂,峰峦悬崖,劲松苍森。五峰浩瀚矗秦川,预天立地耸入云。诸峰雄奇尤岿险,山势陡峭乱云纷。 高峰遥望平川,幽壑湍水流淙。峪中怪石林立,山间雾漫云腾。亿年顽砾道峻,峰峦十里烟漾。千载苍郁古柏,如雨洗濯华容。石隙诸松苍劲,峻岭风光眼穷。 峡谷溪流清澈见底,高…处处水帘飞溅。叠峻浮云竞出岫,山石蛲阙欲接天。烟霞五彩相辉映,云影天光两互兼。诸峰拔地而兀起,有如利刃巧削添。正如唐代诗人张乔所云:“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此雄峻之景观,吸引众多文人墨客,登临泼墨赋诗篇。至今,留有诗词碑记千篇,摩崖石刻亦越千。 追溯历史渊源,华山之得名,众多论述流传。最早述及此山者为《尚书·禹贡》篇,称其为“悖物山”,《尔雅·释山》则云:西岳之称谓,始于周平王京城东迁,与东岳泰山并称之故;东汉京城在华山以东,故称其为“西岳”焉。 历朝均有祭祀西岳之举,隆重祭祀仪式置于西岳庙大殿。古籍记载:轩辕黄帝会群贤于华山。虞舜亦曾莅临华山巡狩,而秦始皇则开巡华山之先。汉武帝建集灵宫于黄埔峪,主持祭祀封禅。东汉桓帝将此宫迁建出深山,置于渭河之南,更名为西岳庙,历代帝王均于此举行祭祀大典。上世纪九十年代,陕西省政府大举进行修建。因其规模宏大,气势恢弘,获得“北京小故宫”之称赞。 华山极为险峻,唐朝之前很少有人登攀。传说:秦昭王曾命工匠施钩搭梯,始能攀上峰巅。魏晋南北朝时,尚无通山之路,唐代伴随道教之兴盛,道士们始沿北坡,开凿出一条险路通往山间,被称为“自古华山一条路”,在世间中流传。 华山以其险峭吸引来众人登攀。山险复入险,别山仍上山,形胜拔奇峰,云雾锁群峦。莲花倚云端,高天风雨寒。山巅尤雄峻,其形奇异添。因此,人们浮想联翩:此峰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那峰有如白蛇遭难。民间流传很多华山之故事。如大禹治水引黄河水出龙门,被一座大山阻难,此刻有位名为巨灵之大神前来相助,将大山劈为两半。李白之诗云:“巨灵咆哮劈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还有沉香劈山救母、吹箫引凤等众多故事流传。 二十世纪以来,发展旅游事业成为世界潮流,陕西省政府利用华山之优势,开发自然景观旅游,登山游客倍增,海内宾朋留恋。 余曾多次陪同嘉宾登山游览,并赋诗多首赞之,其中《再登华山》云:“华莲呈峭峋,结伴复登临。雨霁芳菲艳,鹰风松柏钧。茫茫云媚态,缥缈耀岑身。夕彩含羞去,烟岚醉煞人。” 伟哉,伫立西岳雄,波涛渭水旋。岭岭多蟾岩,刺天天欲穿。奇险,华山!
【年份】2010
【期号】第7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用五彩棉絮画装点聋哑孩子的无声世界 作者:吴宽宏 年份:2017
- 2、东曼伟的油画人生 作者:朱文杰 年份:2017
- 3、青花 年份:2015
- 4、钟爱青花瓷的老牛 年份:2016
- 5、玲珑阁诗社优秀作品选登 作者:轻萝·小字 年份:2014
- 6、幽深清远 旁出一枝——唐苑小记 作者:小可 年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