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直廊上的王朝遗迹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唐荣尧 

【刊名】国家人文地理

【关键词】 立体感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浮雕效果 黄金

【摘要】河西走廊是甘肃西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全长约1000公里。河西走廊西连西域,东接中原,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党项人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将该地区收入版图,从而奠定了西夏帝国的基础。 今天的甘肃张掖市,就位于河西走廊上,市内有一座创建于西夏的寺庙——大佛寺。在整条河西走廊内,大佛寺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寺,也是西夏王朝留给后世的一段鲜活记忆。 从张掖往西约200公里,便到了肃南县,它是我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这里的文化生活、民俗至今仍保留着浓郁的西夏风情。 张掖大佛寺,绵延千年的西夏香火 从党项族人占据陕北开始,西夏政权能够在中国的北方雄踞20。多年,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它夺取了丰饶、富庶的河西走廊。 早在西夏建立之前,帝国的奠基人李继迁就充分认识到河西走廊对党项民族的重要性,开始将战略扩张重点锁定在这里。从公元1003年起,经过10年拉锯,党项人终于占领了河西走廊上的重镇——凉州(今甘肃武威),其后党项军队势如破竹,连克肃州(今甘肃酒泉)、甘州(今甘肃张掖)、沙州(今甘肃敦煌)三地,将整个河西走廊纳入版图,为西夏王朝的最终建立,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基础。从西夏建国,到1226年成吉思汗攻取河西走廊,这片广袤的土地被西夏统治了近两个世纪。 农牧咸宜、人口众多的河西走廊,既是西夏帝国的天然牧场和粮仓,又是沟通中原王朝和西域的交通要道,各种各样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其中,佛教对该地区的影响最为深刻。从11世纪中期开始,河西地区逐渐成为了西夏的佛教盛地。 今天,在河西走廊上找寻王朝遗踪,有一个地方不能不去,那就是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内的大佛寺。大佛寺是西夏王朝修建的众多寺院中,迄今仅存的一座。因张掖在古时称为甘州,所以这座寺院也被称为甘州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张掖市区农贸市场后的一条僻静小街里,门楣匾上有著名佛教领袖赵朴初先生亲题的“大佛寺”三个字,找起来很容易。虽然饱经战乱,大佛寺依然保存完整,寺内古木参天,红墙掩映,显出千年古刹的庄严。在整条河西走廊内,大佛寺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寺,也是西夏王朝留下的一段鲜活记忆。 据《甘州府志》记载,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关于寺院的修建,还有这样一个故事:甘州成为佛教重地后,许多高僧大德到此传法布道。公元1098年,西夏国师嵬咩思能云游至甘州,夜宿城中。半夜,他忽然听到从城西南传来了悦耳的佛曲和颂佛声,于是国师便起身,循着声音寻找。后来,嵬咩思能发现声音竟是从城西南地下传出,他命人挖掘。在距离地表四尺多的地方,人们挖出了一堆金砖玉瓦,金砖玉瓦下面则是一尊精美的卧佛像。国师喜出望外,便募资在此兴建佛寺。 大佛寺的修造得到了西夏皇室的大力支持,不到一年即告完工。在后来,大佛寺又经历朝历代的扩建,规模越来越大,成为甘肃三大古寺之一。寺内供奉的那尊卧佛,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是目前研究西夏佛教史和雕塑艺术的珍贵实物。 发现肃南,草原深处的王朝遗民 西夏占领河西走廊后,在其中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而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就成为河西农业的命脉。 今天的甘肃肃南县就恰好地处黑河上游,在西夏时代,如果不能控制肃南,下游的农业开发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对这片区域的控制,必定是西夏经营河西走廊的重点,而肃南在西夏历史上肯定有着重要的地位-一然而,这些都只是推论,有什么证据能证明这一切呢? ——答案很快揭晓。 2005年6月,笔者从肃南县文物局获悉,当地考古人员在祁连山下的洞窟内发现了一尊长达10米的西夏卧佛,佛像展现了佛祖涅槃前的情景。随后,笔者便将自己探寻的脚步迈向了肃南。 肃南县是我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草原辽阔。从地理位置看,它东依西夏佛都张掖,南连西夏陪都武威。卧佛的发现,直接证明了这里和西夏的关系。而佛像体型庞大,雕造时肯定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也说明当时西夏在这里的统治是很具实力的。 在肃南县民族博物馆,笔者还发现了一个西夏时期的黑釉剔花缸,这是一件国宝级文物,精致而漂亮——如果说卧佛见证了当时西夏民众的宗教生活,那么透过这件黑釉剔花缸则可窥见当时社会的富庶、繁华。 那么,当初生活在肃南的西夏人最后去了哪里?是随着西夏统治的削弱后撤回了西夏内地,还是融合进了当地的民族?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开始了在肃南的走访。 梅朵是个生活在肃南草原上的漂亮姑娘,她的身份证上明确无误地写着“裕固族”。早些年,梅朵到过宁夏银川,在一些民族歌厅里演唱民族流行歌曲。在银川,她见到了大量西夏艺术遗存,尤其是那些古老的乐曲,和家乡音乐简直如出一辙。于是,梅朵认为裕固族的歌舞与西夏乐舞一脉相传,那些流传在肃南草原上的艺术,早在西夏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有这样感觉的,不光是梅朵一人。很多当地学者都认为,见证了肃南和西夏密切关系的,不仅有那些出土文物,至今肃南当地的文化生活、民俗风情颇具西夏遗风,这也能说明西夏先民曾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西夏艺术。谁能否认,那些至今生活在肃南草原上的人们,就不是西夏的后裔呢?

【年份】2010

【期号】第5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