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知音海外版】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
沙俄油画杀人之谜
-
作者:
云夕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油画《春天里的耶稣》是沙皇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三位画家联手绘制的一幅名画,在过去的60年里,它一直高挂在圣彼得堡博物馆的展厅接受千万观众的观赏,可是自从画作挂上去之后,展馆的7位管理员先后暴病身亡。事实上,这幅画在捐赠前就是一幅不吉祥的画,拥有者奥尔洛夫家族先后有26人因为癌症去世。于是,油画杀人不胫而走。
-
收藏家王中军的酷生活
-
作者:
阿丽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2014年11月4日晚,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备受瞩目的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经各国买家一轮又一轮的激烈竞拍,最终以5500万美元落槌,加上佣金拍价合计为6176.5万美元(约人民币3.77亿元)。买家就是“华谊兄弟”老板王中军!一时,他成了世界媒体聚焦的对象。
-
开保时捷的“破烂王”,废纸堆里淘珍宝
-
作者:
娟娟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无偿送给莫言的。除此外,他还从废纸堆中翻出冰心、吴冠中、李可染、王蒙等众多名人大家的手稿。如今他租的一幢别墅里,堆着100多吨手稿、100多万张老照片、1万多幅油画。
-
做“同桌妈妈”,自闭症男孩惊变“毕加索”
-
作者:
东亮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2015年纽约秋冬时装周上,一款由国际大牌推出的油画连衣裙艳惊全球。谁能想到,其花样竟出自中国一个19岁自闭症少年之手!著名画家陈丹青称他为“中国毕加索”,其画作共在慈善晚宴上拍出百万元高价;前不久,他的作品还被印制成丝巾,不仅受到周迅、汤唯等明星的喜爱,并入展意大利米兰世博会。 从一名行为怪异、遭人嫌厌的“星星的孩子”,到用画笔帮助许多自闭症病友摆脱生活困境的爱心男孩,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不羁“小怪物” 1996年,毕昌煜出生在浙江乐清市大荆镇,父亲毕光钧和母亲赵灵芳在绍兴做纺织品生意。
-
失而复得的欧泊石
-
作者:
晶莹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虽然出生在澳大利亚的普通人家里,女孩格蕾丝却有一串价值连城的项链。这串项链的材质并不珍贵,只是普通的18K金,但它的吊坠却是一颗9克拉的黑欧泊石。 欧泊石是世上最美丽和最珍贵的宝石之一。古罗马自然科学家普林尼曾说:“在一块欧泊石上,你可以看到红宝石的火焰,紫水晶般的色斑,祖母绿般的绿海,五彩缤纷,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
美国愚公24年造山
-
作者:
方言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奈特,出生于1931年11月1日,这样一位八旬老人,用手绘的形式,花了24年时间,独立将一片荒漠打造成了一座色彩缤纷的“救赎山”。 这座山位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科罗拉多的一个沙漠区,山上明晃晃地标
-
雕塑家的仇人
-
作者:
凤凰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维克多的父亲是一名雕塑家,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喜欢上了雕塑,并且说他将来也要成为一名雕塑家。见维克多有志于成为雕塑家,父亲非常高兴。父亲告诉他,想成为一名雕塑家,并不容易,首先要肯吃苦。 维克多真的肯吃苦,连续几天雕塑一件作品,也不会喊累。父亲看在眼里,很是高兴。没几年,维克多就小有名气,许多人知道他是雕塑家的儿子,都说这是子承父业,一定会更有成就。
-
日男子重金整容只为变身米开朗琪罗雕塑《大卫》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据美国报道,日本一名20岁的男孩因不满意自己容貌,一年之内花15万美金(约合93万人民币)经多次整形,只为拥有米开朗琪罗著名雕塑《大卫》的天使脸庞,从而彻底变身。尽管人们并不清楚整形之后他的脸部轮廓与大卫的相似度有多少,但至少他跟原来的自己是一点都不像了。 据悉,这位名叫Alan的日本男孩由于长相女气,在学校被同学们取笑,于是他决定彻底改变自己的容貌,把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作为整形目标。
-
85后小夫妻为爱相守隐居深山,那里有我们的“诗和远方”
-
作者:
前拐棒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陈峰和李敏英是典型的天之娇子,他们都来自大城市,都才情出众,都拥有光鲜的职业,收入也颇为可观。在周围的人看来,只要再努力奋斗几年,两个人就将跻身令人羡慕的成功人士之列。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陈峰和李敏英却在花一样的年纪选择了安居山中。他们一边拉坯制陶,一边酿酒饮茶,看袅袅炊烟,品淡淡茶香。和爱人相守一门手艺,过简单宁静的山居生活,这对85后夫妇完美地诠释了“择一事以终老,携一人以白首”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