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秋风拂日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冲动   中国人民大学   往前走   布面油画   compr   王克举   母题   早期作品   夏加尔   高更  
描述: 秋风拂日
1997-2007 当代艺术的人文追思 上下
作者: 查常平   来源: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yi   shu   lun   ping   中国   现代   艺术评论  
描述: 本书上卷以当代艺术中的公共艺术、水墨、油画、装置、行为等艺术现象为深度个案研究对象,从先验艺术论、感性文化批评的角度和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域展开了对当代艺术的批判性反思言说,尤其针对艺术的多元性与新保守主义、艺术意义的生成、当代艺术的边缘化等进行人文学的反省。该著作是作者十多年来对当代艺术实施学者性批评的结果,标志着当代艺术的批评不再囿于八五时期以来的新闻性批评的模式,在艺术界开启了一种人文学批评的新进路。 本书下卷着重以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都地区产生的先锋艺术为考察对象。它以生态关怀为主题的多次展览,在
权威范本 速写卷 速写卷 4 精品速写鉴赏 4 精品速写鉴赏 权威版本
作者: 王海强   来源: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yi   shu   lun   ping   中国   现代   艺术评论  
描述: 掐指算来作者与绘画结缘已近二十年。受工作的局限,长期素描和大型油画的创作已成为梦中奢侈的大餐。而速写却始终陪伴着自己,只要有空就会勾几笔,天长日久竟也积累了十几册。所画人物、风景都来自即兴的涂抹:地铁里困倦的上班族、旅途中行走的游子、火车快速行进中广阔的原野……在眼睛的抬起垂下间、手的快速移动间,线条迅速地呈现。对作者来说,速写就是此时此刻的快乐和凝结在纸上的记忆。 恰如一日三餐,速写从古至今都是真正画者的每日必修课。然而,现状是,考生为了应付专业加试而在高考美术培训班中面对故作姿态的模特,按照套路,生硬地涂抹。如此,速写过程中应有的感受和思考何在?速写的惬意与自由何在?速写的真正意义又何在? 本书汇集了部分大师的经典速写作品,从小幅头像到大幅创作的草图,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绘画风格与表现技法。在书中,我们将看到米开朗基罗的运动与力量、拉斐尔的飘逸与唯美、丢勒的严谨与深刻、荷尔拜因的精炼与传神、伦勃朗的深邃与厚重、安格尔的优雅与精致、门采尔的朴实与刚劲…… 研究大师们的速写作品,能更好地了解大师们绘画创作过程中构思的嬗变,能够更多地了解大师们独特的绘画技巧。可以说,临摹和解读大师们的速写作品是学习绘画的一条捷径。希望学画的莘莘学子能从中学到速写的技法,领悟到速写的真谛。更重要的,是体会到速写所带给我们的快乐。
吴冠中画语录 我负丹青 套装全两册
作者: 吴冠中著   来源: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yi   shu   lun   ping   中国   现代   艺术评论  
描述: 《吴冠中画语录》这是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吴冠中先生的语录精粹集。全书精选自其一百几十余万字的文集及谈话录,汇集了他具有强烈个性色彩和思想锋芒的言论,分为四部分:抽象与形式、传统与创新、东西方之墙与桥、丹青反思。作者以一针见血的风格触及当代艺术的要害问题,对绘画的形式美、“笔墨等于零”、油画民族化与中国画现代化、美盲与文盲、科学与艺术、文艺的社会功能等诸多问题,剖析实质,阐释自己的观点,展示了其艺术思想及实践经验的肺腑之言,几乎囊括了其终身的体验与独立思考的个人见解。作者亲自选定代表画作四十余幅,配入书中。语录与画作相得益彰,读者可从中感悟艺术大师深邃的思想内涵,了解几十年来艺术发展与创新的轨迹,从而提高艺术鉴赏水平。《我负丹青》这本自传,吴冠中分三部分书写:第一部分叙生命之流,记述自己思想感情的成长、发展、转变与衰退。第二部分是“局部放大图”,有关生活、文艺观,其中不少文章都是当年针对现实而发,并引起过强烈反响和争议。第三部分是年表。此外,在书中,他还描绘了林风眠、潘玉良、潘天寿、徐悲鸿、卫天霖、江丰、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的历史影像。吴冠中说:“文学比绘画更伟大。”他讲了后来所以选择美术,是想学文学而学不成的变种。“我负丹青,丹青负我!”吴冠中以他爱憎分明的性情、直言不讳的真诚、富有激情的文笔,详述了一位艺术家真实的人生旅程、无尽的凡人心事。
作品《石光》
作者: 三上浩   刘莉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起重机   人类文明   空间雕刻   人类进步   喧闹声   花岗石   Spark   作品   石头   空压机  
描述: 早在人类文明之初,人类就用了石头。从敲击石头产生的火花,便采集到到了火苗,照亮了人类进步的道路。石头在我们生活中是最基本的、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 1971年,我在巴洼雷安花岗石石场打石头,偶然产生了用凿刻石头时发出的声音和火花来进行创作的灵感。一天下午,石场的工人下班了,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在那里。空压机、推土机、起重机的喧闹声消失了,我被完全地包围在绝对寂静的空间里。我发现我每次轮锤凿刻石头的运动都是在向旷野投射出美妙有力的声音,那声音撞击着周围的岩石而成回声,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我舍不得停下来。慢慢的,天黑了下来,我的眼前闪烁着
Walking to the Moon:Bricolage, Boundaries, and the Terrestrial Space Program of Tom Sachs
作者: 彼得 凯博   来源: 雕塑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Space   Art   Tom   Program   Sculpture   Levi   Contemporary   Claude   Strauss   Bricolage   Sachs  
描述: Walking to the Moon:Bricolage, Boundaries, and the Terrestrial Space Program of Tom Sachs
台湾当代石雕艺术发展之历史考察(1980-2003)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雕塑   Taiwan   sculpture   台湾石雕历史   history   石雕   雕塑   stone  
描述: 台湾当代石雕艺术发展之历史考察(1980-2003)
本期主题:革故鼎新 继往开来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hink   雕塑界   批评界   outstanding   superiority   invasion   历史责任感   historical   中国现代文化   现代雕塑  
描述: 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雕塑成为艺术家表达感情与理想的重要载体,并在众多学养深厚的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和鲜明风格的现代雕塑艺术风潮。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在西方物质优势、经济霸权、文化侵蚀的多重作用下,洋溢着一种看似繁荣与活跃的表象。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如何发展?本刊邀请了几位活跃于中国雕塑界、批评界
《sculpture language(雕塑语言)》
作者: JanTimmer扬·蒂莫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欣赏   雕刻作品   《sculpturelanguage(雕塑语言)》   艺术作品  
描述: 作为造型简洁,扭转的运势中蕴含的力量似乎一触即发。此时,简单呈现出一种微妙的意境。
“科学”的两次“狭化”及人文学的边缘化
作者: 李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科学家   自我放逐   两种文化   学术生态   学术精神   历代学者   人文学科   人文精神   Spirit   人文学者  
描述: (C.P.Snow,1905~1980)于60年前(1956.10.6)揭出“两种文化”即“文学知识人”与“自然科学家”间深刻的不理解和怀疑依然存在外,现在,又因数字化管理而催生
< 1 2 3 ... 18 19 20 ... 40 41 4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