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Si】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水热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蓝色发光材料Sr2MgSi2O7:Eu2+,Dy3+
-
作者:
王炳山
袁建军
来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余辉发光
水玻璃
溶胶凝胶
Sr2MgSi2O7
-
描述:
首次以价格低廉的水玻璃(Na2SiO3)为硅源,通过离子交换,采用水热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Sr2MgSi2O7:Eu2+,Dy3+蓝色发光材料。通过DTA、XRD、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干凝胶煅烧到1065℃后开始有Sr2MgSi2O7相形成,到1150℃完全转变成高纯相Sr2MgSi2O7,其产物疏松,颗粒小,不需研磨或稍加研磨便得超细粉。它的激发光谱在250~450nm之间存在一个强度较高的激发带,发射峰位于468nm,余辉为天蓝色,余辉时间超12h。此外,本研究还对溶胶凝胶的形成机理等进行了讨论。
-
低介低温烧结玻璃/钙长石复合绝缘材料的研究
-
作者:
顾幸勇
董伟霞
陈云霞
李月明
来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低介电常数
CaO
Al2O3玻璃/钙长石
复合材料
B2O3
SiO2
Li2O
-
描述:
,介电常数5.125,介质损耗2.48×10-3,抗折强度105.8 MPa,热膨胀系数(25~500 ℃)3.38×10-6 ℃-1.并研究了玻璃与钙长石加入量、显微结构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浆料固含量和颗粒配比对重结晶烧结SiC的影响
-
作者:
梁宇恒
朱时珍
王扬卫
刘玲
马壮
来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力学性能
C
粗细颗粒比
重结晶烧结Si
浆料固含量
孔隙率
-
描述:
重结晶烧结Si C(RSi C)晶界纯净,无第二相,气孔大多为开孔,是理想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陶瓷相,获得不同孔隙率性能优良的Si C陶瓷是制备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关键。以粒径为140和5μm的Si C为原料,调节粗细颗粒质量比和浆料固含量制备浆料并进行注浆成型,在2350℃条件下烧结后获得RSi C陶瓷材料。研究粗细颗粒质量比和浆料固含量对RSi C陶瓷材料孔隙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粗颗粒的增多,孔隙率增加,压缩强度和抗弯强度下降;随着浆料固含量的增大,RSi C陶瓷材料的孔隙率下降,压缩强度和抗弯强度提高。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可获得孔隙率不同的RSi C陶瓷材料,孔隙率最低为16%,最高为37.5%。
-
SiC陶瓷表面高温耐碱腐蚀Ca_0.6Mg_0.4Zr_4(PO_4)_6涂层的制备
-
作者:
周健儿
张小珍
胡学兵
彭仕江
来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Ca0.6Mg0.4Zr4(PO4)6
SiC陶瓷
耐碱腐蚀
涂层
-
描述:
采用浆料浸渍涂覆法在SiC陶瓷表面制备Ca0.6Mg0.4Zr4(PO4)6(C0.6M0.4ZP)涂层,以改善其高温耐碱腐蚀性能。通过在C0.6M0.4ZP溶胶中加入平均粒径为40nm的C0.6M0.4ZP粉体和聚乙烯醇(PVA),制备高固含量的稳定胶态悬浮浆料,并在SiC陶瓷上制备C0.6M0.4ZP涂层。浆料固含量为40%(质量分数,下同)、pH=6、PVA加入量为6%时,在1400℃保温3h烧成后可获得致密的C0.6M0.4ZP涂层,一次涂覆涂层厚度可达200μm,且涂层与SiC陶瓷基体结合良好。经1000℃,96h碱腐蚀后,涂层试样没有明显的质量损失,而未涂覆试样质量损失达到20.1%;涂层试样的强度衰减5.7%,远低于未涂覆试样的40.5%。
-
利用粉煤灰和玻璃废料制备泡沫陶瓷的烧成工艺
-
作者:
包启富
董伟霞
周健儿
钟哲
来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泡沫陶瓷
粉煤灰
废玻璃
Si
C发泡剂
-
描述:
以粉煤灰和废玻璃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绿色环保泡沫陶瓷材料。采用发泡工艺,选取碳化硅发泡剂掺入基料中,研究了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泡沫陶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40%粉煤灰、42%废玻璃、18%钠长石为基料配方,外掺0.5%Si C作为发泡剂,在烧成温度1130℃,保温15 min的工艺下,所获得的泡沫陶瓷孔径在1.5 mm以内,气孔分布均匀,体积密度为0.39 g/cm3,抗弯强度为4.60 MPa,显气孔率为18.6%。该研究结果可为废弃物高附加值的利用提供一种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