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黄河】搜索到相关结果 23 条
-
油画创作中的一些思考(二):关于《黄河组画》
-
作者:
刘剑伟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风景画
中国美学精神
黄河
审美理想
-
描述:
本文从具体的创作任务出发,探讨如何运用源于西方的油画颜料完成具有中国气派的风景画作品。旨在对中国美学精神的深入研究基础上,将西方绘画艺术的视觉观念与寄情山水的东方意趣相融合来实现自己作品的升华,用油画材料视觉表现力强的优势来实现"不下堂筵,坐穷丘壑"的东方审美理想。
-
“五彩神箭”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作者:
毛成林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文化
藏族文化
象征
射箭运动
青藏高原
藏族人
宗教文化
民族特色
黄河
民族民间文化
-
描述:
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在宗喀山脉的南麓,清澈碧绿的黄河环绕着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尖扎。尖扎是青海射箭运动的故乡。射箭在这里是一项最具广泛性的民间活动,这里人人都喜弓,村村都射箭,淳朴的藏
-
峥嵘岁月 不畏牺牲戈壁行
-
作者:
郑熙铭
来源:
今日科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狂风大作
马兰花
我们俩
太阳下山了
盘山公路
对我说
绿柳
沙坡头
黄河两岸
天山南坡
-
描述:
每当我乘火车经过沙坡头,望着远处那一片片黄沙,再看看黄河两岸参天的绿柳白杨,让我想到我和战友士兵那些年常常坐在戈壁上,一粒粒五彩的戈壁石子;或者,童心勃然地追逐那些昂首四顾的蜥蜴;有时,也采几枝紫色
-
从“黄河母亲”看城市雕塑的张力
-
作者:
李晓辉
来源:
发展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河
中华民族
兰州市
受众
雕塑家
作品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黄河南岸
视觉张力
-
描述: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黄河南岸的黄河母亲像,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雕塑总能唤起受众的联想,欣赏者的心灵能够体会到被触及的感觉,雕塑作品就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辐射受众的心灵。
-
赵翠兰油画作品欣赏
-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河之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摩登时代
黑天鹅
心远
艺术研究
黄河之声
利亚
人的生命
给力
海滨公园
花季少女
-
描述:
赵翠兰油画作品欣赏
-
齐白石亲传弟子·齐良芷
-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河之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系
全国妇联
艺术研究会
国画研究会
亲传弟子
黄河之声
艺术简历
雅丽
liang
-
描述:
齐良芷艺术简历qi liang zhi1931年生于北京,为艺术大师齐白石的小女儿,自幼随父学画。擅画虾、蟹、花、鸟,笔墨简练,形神俱佳。亦能工笔草虫、山水,工细有致,色彩
-
身边这条河
-
作者:
程耀东
来源:
六盘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字
阅读
中国地图
北中国
水鸟
宁夏平原
名家作品
工业文明
河水
黄河
-
描述:
一 身边这条河叫黄河。大概上小学的时候,教室的墙上挂着一幅中国地图,我经常会踩在凳子上,看着那条蓝色的长线仿佛一个巨大的“几”字,镶嵌在北中国的版图上。那时就对这条河的名字琢磨不透,为什么叫黄河
-
风景絮语
-
作者:
周君华
来源: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徕渠
古代建筑
风景
黄河水
宁夏
西部
农村生活
城市化进程
油画创作
生活节奏
-
描述:
《唐徕渠边上的村庄》现在城市的竞争很激烈,生活节奏太快,压力也太大,人们早已失去了儿时在农村生活的那一份单纯和童心,而且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古代建筑不断地被拆去,为高楼大厦所取代。作为画家,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只能尽力用油画来留下那仅存的一点印记,唤起人们对重返自然的美好回忆。《老房子之五》村里很静,不闻人语,只有风声、鸟声虫声。
-
银川的前世今生
-
作者:
张涛
来源:
中国三峡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银川地区
唐徕渠
银川平原
银川市
城市起源
汉武帝
宁夏
黄河
农耕文化
贺兰山东麓
-
描述:
2009年9月23日,银川建城雕塑亮相于海宝公园,雕塑为黑底带花巨石,正面上方书写着银川始建年代,下方刻有农耕文化图案,背面碑记介绍银川建城历史。它记载:银川城市起源应追溯至北典农城起,至今两千余年。
-
城南那片红柳林
-
作者:
王克一
来源:
内蒙古林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学校
遗忘
填充
柳条
黄河北
松软
湿地
城市
红柳林
-
描述:
久恋黄河北地的繁华,遗忘了城南湿地上的那片红柳林,远离了早已熟睡的城市沧桑。曾几何时,故乡松软的沙地上,一大捆柳条总是在熟悉地踟蹰着,那就是肩背红柳的我和同学们,在为学校拾柴烧。几十年过去了,那片红柳林填充着我儿时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