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饰】搜索到相关结果 132 条
-
形式、地域与艺术交流
-
作者:
张晓莉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特点
景德镇
陶艺家
艺术风格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制作方法
地域性
陶瓷艺术
交流活动
-
描述:
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与装饰特点 地域性特点形成很重要的条件,是制作工具的特别,或者是制作材料的独特,也有的是环境所具独有的物象。所以我们在分析一个具有成就艺术家成熟的作品时,我们会从这几个方面去研究,分析这个艺术家所处的状态与背景,从而得出一个比较客观
-
“国画”工笔重彩与粉彩装饰
-
作者:
董如雄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国画
工笔重彩
粉彩装饰
-
描述:
“国画”工笔重彩与粉彩装饰
-
谈国画技法在陶瓷“粉彩”山水中的应用
-
作者:
杨修勇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装饰
国画技法
粉彩
应用
国画山水
-
描述:
谈国画技法在陶瓷“粉彩”山水中的应用
-
康熙青花之装饰艺术及成因简析
-
作者:
张新沂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康熙青花
装饰艺术
成因
瓷器
-
描述:
康熙青花之装饰艺术及成因简析
-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浅论越窑青瓷
-
作者:
刘虹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秘色瓷
魏晋南北朝
越窑青瓷
六朝时期
釉色
南北朝时期
装饰艺术
六朝青瓷
工艺美术
制作工艺
-
描述: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浅论越窑青瓷
-
清朝顺治青花瓷器
-
作者:
陈润民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清朝
艺术风格
纹饰
顺治时期
-
描述:
明末战乱,社会动荡,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清顺治王朝(1644—1661),百废待兴,政局也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全面恢复御窑厂的大规模生产,尚不可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所以制瓷中心景德镇一度处于瓷业生产的萧条状态,产量很少。清人叶梦珠《阅世编》记载:顺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磁
-
新世纪居家装潢设计 家装大典
-
作者:
云雨主编
来源: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住宅(学科:
室内装饰
室内装饰)
住宅
-
描述:
本书精选超前品味的书房、餐厅、厨房、卫浴的装潢实例,配以文字说明,充分解析设计者的心思与个性创意,帮助你巧心布置,雕塑自我永恒的空间。
-
装饰艺术设计
-
作者:
杨文会 梅映雪等编著
来源: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设计
装饰美术
高等学校)
学科:
装饰美术(学科:
-
描述: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及美术教育专业教材:本书分为四章:装饰艺术概述、平面装饰艺术、装饰雕塑、现代装饰艺术发展趋势。
-
明代青花瓷艺术对近代欧洲罗可可艺术思潮的影响
-
作者:
徐菁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室内装饰
近代欧洲
艺术思潮
罗可可艺术
景德镇陶瓷艺术
荷兰东印度公司
装饰艺术
罗可可风格
中国瓷器
-
描述:
在人类文化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陶瓷文化有着它的光辉历史,它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黄金时代。明朝宫廷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承担了为宫廷提供最优质的瓷器的任务。景德镇凭藉丰富的瓷土、釉料、水利、燃料资源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精湛的工艺技术、不断拓展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很快崛起成为全国
-
陶醉康熙五彩
-
作者:
张燕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瓷
绘画风格
清朝
纹饰
中国
康熙时期
-
描述:
清朝从顺治初年至康熙早期,战事不断,景德镇长期处于兵荒马乱之中,民众饱受蹂躏,制瓷业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官窑、民窑均呈萧条、瘫痪状态。直至康熙中期,政治形势稳定后,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制瓷业才呈现出繁荣局面。康熙时还对烧造制度进行了改革,改变了明代由宦官督陶的制度,取消了明代那种严重盘剥工匠累及地方政府的作法,从而使景德镇制瓷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
1
2
3
...
6
7
8
...
12
1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