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符号门簪
作者: 吴卫   谢俊陶   来源: 包装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门簪   装饰符号   纹饰   能指   所指  
描述: 门簪原为锁合传统宅门中槛和连楹的连接构件,后逐渐演变成装饰小品。门簪起源于"阀阅",其外形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多瓣形等样式,一般为2~4枚,其纹样雕刻手法主要有平雕、浮雕和凹雕等,其纹饰
青花素釉
作者: 谢冰冰   来源: 宝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整体   构图   主题   纹饰   再现   渲染   搭配   青花   笔法  
描述: 【主题赏鉴】此二品属形象类器物形,石形饱圆,整体纹饰构图丰沛,层多而不乱,笔法流畅,渲染出沉稳的山川大器。两者互为搭配,相得益彰,一如青花再现,堪称一绝。——林维宽
龙马精神 龙马
作者: 黄以明   王景琨   来源: 宝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调   成语   纹理   金红   浅浮雕   视觉中心   装饰意味   比喻   忧国   精神  
描述: 表露无遗。石面其他纹理,形成了浓烈的装饰意味。面对如此矫健的半匹骏马,为石立意命名,叫它"神骏"、"天马",或者"的卢"(刘备坐骑)、"赤兔"(关公坐骑),都当之无愧;藏者取用成语"龙马精神"名之,也颇具佳意。
绝配
作者: 黄时战   来源: 宝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融合创新   中国地图   办公室   不注意   明式家具   装饰性   祖国   董事长   塘沽   森泰  
描述: 一红一绿,两种鲜艳的颜色"南辕北辙";一瘦高一圆润,两个互补的形状似乎是在"取长补短"。这是异。两个平整的石面上,大小不一浮雕似的颗粒密密挨挨,巧如"繁花似锦"。这是同。
湖北当代美术名家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文史资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装饰雕塑专业   特种工艺   美术学院   湖北省   创作研究   艺术创作   雕塑艺术   中国美术   美术馆  
描述: 傅中望1956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种工艺系装饰雕塑专业,曾任湖北省美术院雕塑创作研究室主任、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湖北美术馆馆长、中国雕塑学
关中地区道教建筑装饰艺术形态解析
作者: 郭敏   李琰君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中地区   装饰艺术   道教建筑  
描述: 关中地区道教建筑的装饰艺术风格独特,有不少异于其他传统建筑之处。文章通过对关中地区道教建筑的实地考察和探索,从绘画、书法、雕塑三个方面分析了关中地区道教建筑的壁画、雕刻、匾额、楹联、塑像等装饰艺术
对中国工笔山水画中“线”的再认识
作者: 盛寿永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单线   中国工笔画   基本特征   山水画创作   装饰效果   装饰性   视觉肌理   作品   传统中国画   中国山水画  
描述: 工笔山水与写意山水中"线"的运用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明辨这一差异之前首先要分析工笔山水与写意山水的基本特征。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作品是隋朝画家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绢本设色,表现风光明媚的郊外景色。空间的表现的确称得上"远近山川,咫尺千里"。山的描绘,是用单线勾勒,淡赭打底,再填以石青、石绿,山脚用泥金在轮廓内复勾,产
明净之心 典雅之美:论俞致贞、刘力上工笔花鸟画的成因
作者: 张安治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形象生动   中国花鸟画   浙江省   青铜器   新石器时代早期   工笔花鸟画   张大千   河姆渡   建筑装饰  
描述: 中国花鸟画之起源,现可追溯至七千年以前。浙江省河姆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牙雕"双凤朝阳纹"和陶盆上的"稻穗纹"等,形象生动,线刻精细,有鲜明的花鸟画特色。较之稍晚的中原彩陶上的花叶纹和鸟、兽、鱼蛙等形象更为屡见不鲜。七世纪以前的青铜器漆器,建筑装饰及大量的丝织
马王堆汉墓五彩画屏风浅论
作者: 张晓娅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云气纹   彩绘   菱形纹   屏风   汉代   纹饰   彩画   线描   出土  
描述: "屏风"最早或称为,《文选·张衡·东京赋》:"负斧。"薛综注:"白与黑谓之斧;,屏风,树之坐后也。"《荀子·儒效》:"负扆而坐",也就是背靠屏风而坐的意思。""又或写作"依",《礼记·曲礼下》:"天子当依而立。"孔颖达疏:"依,状如屏风,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挡户牖之间,绣为斧文也,亦曰斧依。"《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可见屏风最早可能是帝王宫殿上设在户牖之间为了挡风而制作的一种家具,后来这种斧也就演变为一种表示帝王权力的象征。到了汉代,这种为帝王宫殿所特有
巧工夺丽质 辽宁省博物馆明清玉器展赏析(下)
作者: 周晓晶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浅浮雕   古代玉器   带钩   造型   仿古   古代青铜器   佩饰   良渚文化   古玉  
描述: 若描若绘的玉图画玉图画,是指在玉器上雕琢绘画或书法作品作为图案装饰,这类玉器始见于宋代,盛行于清代,多以浅浮雕技法施于山子(图48)、插屏、笔筒、如意、扳指、鼻烟壶、佩饰、镶嵌等面积较大的玉器上。
< 1 2 3 ... 9 10 11 ... 87 88 8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