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领略自然】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
意念·意象·意境
-
作者:
赵绍龙
来源:
新闻通讯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识事物
大写意
领略自然
意念
相互渗透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作品
意象
写意性
-
描述:
有一次与画家闲聊,一位颇有资历的花鸟画家说:“我最近思考一个问题:工笔花鸟画是否也应当是写意的?中国画的核心就是写意。”初一听我不免困惑:工笔又称细笔,属于工整细致的一类画法,它与大写意笔墨的率意、纵放、简练恰好成一对比。怎么说工笔花鸟画也是写意的呢?再一琢磨,他讲的写意大约不是指笔法而言,而是指作品的内涵,即不应满足于客观描摩式地写实,而要表现画家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形成的意念、意象,进而构建特定的意境。这种写意性正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于是我以新的视角重新去看中国工笔花鸟画,果真有了许多新的发现。正如我在一篇评论中所说,成熟的工笔花鸟画家往往不停留在低层次的写生而更注重观察,在观察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让自己的感情与表现对象相互渗透融合,通过形象的直觉的感情的想象
-
僮族青年的雕塑创作(1张)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闻图片周报
年份:
195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识事物
大写意
领略自然
意念
相互渗透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作品
意象
写意性
-
描述:
僮族青年的雕塑创作(1张)
-
揭秘“特供官员奢侈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闻选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识事物
大写意
领略自然
意念
相互渗透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作品
意象
写意性
-
描述:
。 还有旁门左道:北京城乡建设集团原总经理聂玉河收到藏在鱼肚里的10万元;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培训部原副总经理魏湘滨则在“好猫”烟里发现同额礼金;给国家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张伟华的月饼盒里装的是1万美元;一名官员
-
白金汉宫闹鬼?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闻选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识事物
大写意
领略自然
意念
相互渗透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作品
意象
写意性
-
描述:
文/张小婧 女王宫殿频繁闹鬼 作为王室驻地,白金汉宫给人的感觉庄严而神圣,但自1993年英女王决定向游客开放白金汉宫的部分建筑以来,关于白金汉宫的灵异传说就开始不胫而走。不仅《太阳报》对这些游客们在白金汉宫里的离奇遭遇有过报道,英国独立电视台(ITV)还为此专门制作过一期专题节目。 作为亲历者的希尔达先生在面对电视采访的时候回忆了他在白金汉宫游览过程中不愉快的遭遇:身为医生的他当时正与几个同事游览皇家马厩,却听到旁边的房屋里面,传来了一阵阵清晰的古怪声H向。他很容易就判断出那是肺部出了严重问题的病患,处于呼吸困难的时候才会发出来的近乎金属摩擦的喘气声。当时他以为是哪个游客发生了意外,于是连忙跑进去想要帮忙,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空荡荡的房间,根本没有任何人存在。他也曾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可就在他安静下来之后,却又清晰地听到那个声音还在房间里回响着,几乎就在耳边。经验丰富的医生简直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有一个重症病人正痛苦地躺在他们而前,期待他们伸出援手,可是他们却又偏偏无论如何都找寻不见。 另一名亲历者卡琪薇女士在谈起她们经历的时候,还心有余悸。当时她与几个女伴在说说笑笑之中踏进了皇家典礼厅旁边的一间小休息室,但就在这烈日炎炎的下午,在一墙之隔的室外温度高达三十七摄氏度的情况下,她们几个却居然都在踏入房间的第一步时,有了种阴冷刺骨的感觉。卡琪薇女士向记者强调着她当时的感受:“那绝不是那些人工制造的空调冷气能够达成的效果,那种冰冷简直是直接要寒透进你的骨头里。”少女们的好奇战胜了恐惧,她们试图在这间小休息室里找出不寻常的地方,就在她们寻找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某一个时刻,似乎有一条阴冷的手臂从她们的脊背上抚过,少女们尖叫着逃离了白金汉宫。 除了游客之外,一些在白金汉宫居住过的人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他们有过类似的遭遇,戴安娜王妃的前管家克涂曼声称他曾在一间早已改为储藏室的前会议室里,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争吵声以及椅子搬动的声音,就好像那里面还在持续进行着数十年前的会议。而王室司机伯格尔则声称,他曾亲眼看见过飘浮着的幽灵从面前闪过。不过王室对于这一切一直讳莫如深,并没有作出任何回应,直到2008年度英女王因为王室资金短缺而决定将御花园向公众开放之后,接连几天有人无缘无故地晕倒在了同一间房间之中,就难免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尤其当某皇室旁支的公爵的次子,也出于猎奇跑入房间.然后无故昏倒之后,连王室也不由得开始重视起了这件事情。 王室发言人彭妮女士第一次正面回应这样的事件:“我们将委托专业人士亲自进行现场考察。我们也很想知道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科学团队进宫捉“鬼” 作为一名出色的灵异学研究专家,理查德·怀斯曼教授接受了王室的邀请,带着他的团队与仪器,来到了白金汉宫。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检测,教授认为,是风吹过白金汉宫隐密的暗道、秘门及地下建筑,发出的种种怪异的声响。希尔达与克涂曼所遇到的,应该就是这一类情形。 教授对于卡琪薇女士所描述的那间休息室进行考察时,也发现隐密通风口的存在,这个通风口在夏季能给休息室带来来自于地下建筑的冰冷空气,而至于那冰冷的鬼手,应该就是她们恰好站到了隐密通风口冷气流流通的位置。 在那间能让人奠名其妙昏倒的房间里,教授的团队检测到了强烈的磁场,超过一定强度的磁场,会给人的情绪、思维、行为都带来极大的影响,从而直接造成生理上的反应。当然这样的影响因为人的身体状况与心理状态的不同而表现不一,不过以这样强度的磁场而论,会造成一些对于磁场反应较为敏感的人出现直接昏厥的情况,也是毫不为奇的。教授认为,这个房间里磁场的形成,应该跟开放御花园后,在附近临时增添的一些建筑有关,这也能够说明为什么这间房间在过去并未曾表现出异常。事实上在白金汉宫这种庞大的建筑群里面,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磁场特异的地点绝不止一处,这些磁场对于人脑的作用,也很可能会使人产生种种幻视与幻听,白金汉宫里面一些工作人员宣称曾目睹幽灵的事件,应该就是在这些磁场所产生的反应。 在考察团的工作完成之后,无论是王室或者是公众,基本上都接受了如此专业而全面的解释,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这些灵异传说应该就此彻底地告一段落,但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诡异事件,让所有的人都瞠目结舌。 那是在2009年4月份的一个夜晚,王室的掌玺大臣彼得·海恩前往白金汉宫晋见英女王,这只是一次例行性的会见,但是大臣从接见的房间里出来之后,未曾走到门口,就被面色古怪的皇家卫队长给拦住了。跟着语焉不详的卫队长来到监控室之后,原本满腔怒火的大臣第一眼看到眼前画面的时候,立时就被惊得目瞪口呆,出现在他眼前的,是刚刚引进的一套红外感应设施拍下来的监控录像,在上面显示着就在他刚刚走出女王办公室的时候,一个只有半截身子的半透明的人影,正静静地飘浮在他面前不远的地方。 不寒而栗的大臣与卫队长一时间都沉默了,为免引起其他人的恐慌,他们并没有扩散这一消息。然而就在数天之后,在红外感应设施拍下来的监控视频里面,这个幽灵又一次出现了。他仍然漂浮在半空之中,犹如正俯视着整座宫殿。经过调试升级的红外感应设施,这一次清晰地拍出了那个幽灵的样子,他穿着一身深黑色的袍服,面目轮廓依稀可辩,居然就是入住白金汉宫的第一任国王乔治三世的模样! 掌玺大臣婉拒了BBC的采访要求,但他还是证实了这一事件的存在:“当时我确实觉得有点可怕,因为你根本察觉不到他,而乔治三世的幽灵可能就在你的身边,或者就站在你的身后,就这么静静地盯着你。” 植物学家妙揭真相 在看过了这段幽灵录像之后,就算一直致力于灵异现象研究的怀斯曼教授,也无法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什么合理的解释。 谁也没有想到解开这个死结的居然是一名植物学家,她就是诺丁汉大学的卡罗琳·怀特教授。 身为植物学家的怀特教授,一开始就敏锐地感觉到了这视频之中的幽灵,很像是某些植物花粉变异的原子光谱在红外成像之下的产物,她也注意到了这个季节正是百花吐蕾之际,在红外监控拍摄到幽灵的那个环境下,空气中确实应该是充满了花粉,毕竟那里离女王那占地足有16万平方米的御花园,不过只有一墙之隔。只不过让怀特教授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红外成像会如此清晰地呈现出乔治三世的模样?这对于一个植物学家来说,是比发现幽灵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 提出假说之后,白金汉宫批准了怀特教授的调查计划。怀特教授在实地考察之后发现,红外感应成像仪器拍摄到幽灵照片的地方,正对着曾经是乔治三世寝宫处的转角回廊。而寝宫中悬挂着一幅油画,画像上的乔治三世,与那张幽灵照片上的几乎一模一样。此外,怀特教授在女王的花园里也如愿以偿地发现了新移植的蛇麻花,这种植物正好在此时进入授粉期,而它花粉中所合有的微量元素,与那幅乔治三世油画之上检验出来的碳酸铅与氧化锚两种物质极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会改变这些微量元素的原子发射光谱。 一切问题的答案,终于找到了!在正常的情况下,这套红外感应成像自然不可能拍摄到房间之中的油画,然而弥漫着的蛇麻花花粉,被轻风送入了房间,吸附在了乔治三世的油画上之后,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以及原子光谱协同效应的共同作用,就把这幅油画以肉眼难见的光线频谱,重现在了能够被红外感应监控仪所能拍摄到的位置,从而被红外感应监控所捕捉到,于是就形成了幽灵现身的效果,让乔治三世重新降临他的宫殿! ——摘自《知音》
-
世博会“未来城”一日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闻选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识事物
大写意
领略自然
意念
相互渗透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作品
意象
写意性
-
描述:
文\杨时 一个“土食者”的清晨 “海宝”走进浴室,嘴里哼着歌。热水从花洒里涌出来,一分钟之前40升水刚好被烧到60摄氏度,这个过程用了半小时——“海宝”跑步的时间。跑步机产生的热能随时会通过底座的四条线路一波一波地传送到地下交换站,变成电流。生活热水就从这而来。 这栋房子坐落在一个零碳青年社区,有8栋三层住宅楼和一片中心绿地。每栋房子长相相似,斜坡屋顶上插着几个惹眼的彩色风车,悠悠转动着,旁边有几块银色的太阳能采集板,反光有些刺眼。褐色的墙壁有竹藤和砖石,这些都是自然的、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在住宅区半径50公里之内任何地方都能找到。 “海宝”从浴室里出来,能听见水缓缓地流入下水道的声音。那些水珠会顺流而下一直被收纳到地下的水箱,循环、分类、经太阳能净化之后再回到“海宝”的马桶水箱里。这个社区的中心花园里有块牌子,上面写着:436000立方千米/10%。所有人都知道,前面的数字表示全世界每年可用的淡水数量,后面的数字意味着只有10%为人类生活用水。因此,水才必须不断循环。当然,人们不用操心这些,这套循环系统在地下默默运行,一切似乎理所当然。 鸡蛋和牛奶,“海宝”的早餐。他看了看冰箱门上的液晶显示屏,绿色一直在闪,“蔬菜需要补充,是否购买?”他用胳膊肘碰了一下“确认”键。晚上8点之后,这些蔬菜会有人送到他的家里。 其实,蔬菜们只不过上下几层楼而已。种植和土壤没什么关系。社区里的蔬菜被种植在楼顶或者地下室,用培养液滴灌或者漫反射的太阳能照射。 “海宝”一般只选择自己社区里的蔬菜,他是~名坚定的“土食者”——不食用非本地出产的食物。“海宝”从小就被告知城市 是一个可以呼吸的生命体,人类只是与其共存的生物,当你从城市获取部分能源时,你必须用另外的方式返还。 在“气泡”中穿越都市 城市不再是那个圆环套圆环的庞大怪物。它变成了生活、工作多功能区域的优化组合,人们不用在路上疲于奔命。 “海宝”走到停车场,抬头看看悬在金属杆顶端的“大气泡”,那是他今天的座驾。这个气泡型汽车,因车身流线设计可以减少30%能耗,聚丙烯车身,可回收,靠电力和太阳能驱动。夜晚,剩余太阳能会释放发光,停在金属杆顶端的车身会充当路灯。他按了一下遥控器,把“路灯”降落到地面。 38秒。指针从零指到100公里/小时。 城市的景象飞快地展现。道路从庞大的树林中间蜿蜒而过,上空没有一根电缆。光缆的命运被时代彻底颠覆,他们被埋入地下的“城市共同沟”中,和污水管、清水管、光纤等等城市的“神经系统”同处一室。他们的触角伸向城市的四面八方,连接着近郊的四座兆瓦级太阳能发电站,每一座电站的电量可供3万户居民使用。这样的形态如同标准模板维系着每一座城市的呼吸。 “菠萝楼” “海宝”把车停到公司的停车场,设置好时间,过一会儿将会有其他预约者过来取车,在他下班之前,车子会被不同的人驾驶上路。 他把脸凑到门前,对着玻璃理了理头发,门禁“砰”的一声弹开,这个面部识别系统可以对员工面部的任何角度进行识别,你只需要把它当做镜子,随便摆摆姿势。 公司写字楼的每一层蜿蜒着组成一条条螺旋向上的纹路,看上去像是一个去皮之后的菠萝,“海宝”和他的同事们都这么叫它。“旋转菠萝”,城市居民也都这么称呼这个商业区的地标。所有楼层都可以沿着旋转轴自上而下缓缓移动,每小时一圈,然后下降一层,每个房间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而且充满阳光。 “海宝”喜欢公司里的竹子香味,任何一个角落都有那种清爽的味道。“旧时代”被人种植在院子里的观赏植物成了新时期的建筑栋梁。“植物钢铁。坚固度是水泥的五倍,”建筑师们经常在不同场合这样提起。“海宝”像一个安静的影子,走过大厅,脚步声和同事们聊天的声音都被楠竹网格的吸音屋顶抹掉了。 “海宝”在走廊里和同事们打招呼,他排在队尾等着打卡。卡片上有他一本正经的照片,姓名和职位。每天,公司员工都会用这张“绿色工作卡”记录自己的碳排放量。每个月底,公司对计数最少的员工给予奖励,计数最多的员工被要求种一定量的树木冲抵碳排放量。当地政府也会对碳排放最少的公司给予税收减免。这个“碳平衡”计划是政府的基本政策之一。 “海宝”拿出一张E -Paper,这张2毫米厚的电子纸平时被她随意卷起来塞茌包里,有时会用它看新闻,上班时用它作工作报告。每次看到它,“海宝”总会想起自己家中的一本纸质书。那是祖父送给他的词典,500多页,纸张已经泛黄,这样来自“旧时代”的真实书籍已经十分稀有。 曾经占地庞大的图书馆和资料馆已经消失,所有信息都可以储存在一张芯片中。 这座写字楼中的另一家芯片公司有更加“积极”的尝试,一切知识都可以制成与人脑对接的芯片,不再需要学习,知识将被直接灌入大脑,每年定期升级版本。“芯片里只有正确的知识。”他们对外这样解释这个被称为“学习之城”的计划。 虚拟社交 傍晚6点的商务区。路灯亮起来了,偏白的冷光洒在“海宝”那辆“气泡”身上,它已经回到原地等着“海宝”。向前,从商务区到住宅区,灯光渐次暗下去,如果能从空中俯视,城市的夜晚会像一张光影调和的油画。 “海宝”要到父母家吃晚饭。他慢慢地开着车,拐进一个安静的社区。这里的房屋和他自己居住的社区大致相似,除了屋顶的风车、太阳能板以外,这里多了一些使用深层地热的供暖设备。 “海宝”并不担心父母的健康。就像他上班时监控着城市一样,也同样有人监控着父母的身体状况。老年人住宅内马桶的水箱上都有一个显示屏,输入指令,可以自动检测尿液,通过网络,医生可以随时给出建议。 父母搬到这个社区的时候,“海宝”曾陪他们去过一次社区诊所。看到了通过唾液检测肿瘤的芯片和远程会诊设备。医生们天各一方,通过传感器却能感到仿佛病人就坐在面前。 那一次体验,让对科技一向关注的“海宝”兴奋不已,他像周围的年轻人一样,信赖虚拟技术。他们在虚拟空间里,虽然相隔千里却可以拥抱、干杯。就像上个周末,他和女友一起看了一场演唱会。2500万虚拟观众,在各自家中戴着各色假发,挥舞着荧光棒,头戴传感器,他们的影像被传输到一个虚拟体育场。人们拥抱、呐喊,2500万人的现场,足以让人眩晕。这一切,只不过需要20元手机费。 两个月前,“海宝”受邀参加了朋友的虚拟婚礼。他的朋友和一位800公里之外的姑娘结婚。他们在虚拟空间相识,然后决定在虚拟空间共同生活——既然可以与真实感受没有差异,为什么不能如此?两人选择了中式和犹太文化的混合式婚礼,女孩穿着中式礼服,朋友则戴着犹太教的小帽子,在虚拟场景中,亲友们用传感器聚在一起,为他们举杯祝福,大家互相握手致意,推杯换盏,虽然这些人身处各地。 (文中未来场景描述来自世博会各国场馆以及各参展公司展示。) ——摘自中国新闻网
-
永远的“文艺青年”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闻选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识事物
大写意
领略自然
意念
相互渗透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作品
意象
写意性
-
描述:
大师吴冠中走了,这个一贯说真话的“文艺青年”(语自陈丹青)之后,似乎再无合适的承继者。也许正如某人所言,会有人继续像他一样对陈旧的体制发难,但是不会有人是出于对唯美的追求而这么做。这正是时代给人们留下的命题。 19岁的时候,吴冠中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荼”,这个字也成为他毕生画作的印章和签名。或许这个字也最能概括大师的伟大的一生:甘苦皆尝、隽永耐品。 说真话的人 没有告别仪式,没有追悼会,吴冠中穿着家常的红色夹克衫、头枕自传《我负丹青》永远地和这个世界告别。他曾说,一个人的年表是生命支付的账单,备查支付的误差。现在,这份跨越91年的账单写上了简洁的最后一笔,定格在2010年6月25日。 “生命之史都只有真实的一份,伪造或曲解都将被时间揭穿。”吴冠中在自传中这样写道。 大师、战士、巨擘、艺术界的鲁迅,媒体毫不吝啬地送上各种评价,专业人士则开始分析他的画作能否看涨。就在他去世前的这个春天,他1974年创作的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以5712万元人民币成交,他曾是中国健在画家中身价最高的那一个。但在他看来,拍卖价格就像“心电图”,不准确,“我的作品到底是好是坏,要让历史来考验,拍卖的价格高低,跟我本人毫无关系。” 在网上,人们开始重新发现或温习他那些犀利的言语:“教学评估检查是个劳民伤财的活动。”“美协和画院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观念之争全是站在自己饭碗上。”“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 “我说的是真话。我这个年纪了,趁我还能说,我要多说真话。”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这样说。 他一直如此。在崇尚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年代,他却坚持形式美的观点,因此被视为异类。“吴冠中是艺术界的闯将和斗士。他坚持艺术本身就是艺术,不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他勇敢地提出形式美的问题,当时内容决定一切,引起很多争议,他在舆论一边倒时敢于标新立异,而在今天看来,这种标新立异是正确的。”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美协原副主席肖峰说。 吴冠中主张中西结合,不同意只是固定在自己的圈子里,“地球本身就不是很大,还要分得那么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袁运甫与吴冠中相识近半个世纪。他回忆道,文化部原部长孙家正上任时,召开了一次美学界代表会议,吴冠中第一个发言,他上来就说:“我看我们现在花钱太厉害了,而且数目太巨大了。一个美协,一个文联,都要开支很多钱,国家的负担是很重的,部在行政开支上。一个全国美展,各个省集中、地区集中、再全国集中,公路铁路运、人员押运、各种评选会,开支不得了。” 那次会上,昊冠中就主张把资金的投向从行政开支转向创作的实际需要上。“(开会)很少谈到这么具体的问题。他还说:‘又要文联主席副主席一大堆,又要美协主席副主席一大堆,十几个,需要这么多领导干部吗?把官场分得这么层次分明,养成了互相推辞。’他讲得很严厉,会上靳尚谊(原美协主席)这些人都在,他就不管。” “他平时的话不多,但都很尖锐的,不顾自己的安危。”有一次,肖峰碰到他,开玩笑说:“你的意见很尖锐,但可能还要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吴冠中回答:“是啊,各有各的做法,你是院长,不好乱说话。” 曾有人评价吴冠中“里里外外可以照X光,可以是透明的。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高兴就是高兴”。就连他的昔日文稿结集出版,也一字不改,“即使今天看来有不妥或幼稚处,我必须承担自己的错误,保持个人历史的真实。”就像他“一辈子也没用过护肤油之类的化妆品一样”。 简朴的生活 袁运甫记得,他曾陪吴冠中回宜兴乡下老家,他家三间砖木结构的平房,中间的客厅分了3部分,中间是桌子,右边是客人的座椅,左边养着猪和可以随便进出的鸡,四处都是鸡的鸣叫和猪浓重的呼吸声。昊冠中并没觉得这在“北京来的朋友”前丢了面子,反而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喊着“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他不需要掩盖,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性。生活的随便、自由并不显得简陋、没有情调,反过来,他很自豪,很得意。在这样的生活条件面前,他变成了一个强者,而不是失败者。”袁运甫说。 他对于生活从来也没有高要求。中央电视台纪念吴冠中的电视节目中,在昔日的影像里,他穿着一双普通的旅游鞋到江南写生。与这个细节同样被人津津乐道的,是他花3元钱在路边摊理发以及久居住在方庄的“蜗居”里。 他的房子放不下丈二匹的大画,只能一面卷一面画,永远看不到全景。曾有房地产商听说吴冠中对中国四合院很感兴趣,而他画大画还要借地方时,愿意在最高层给他盖个四合院。他却说:“比我条件差的还有,我不能抢在别人前面。” “他很容易就满足,他总说我已经够了,这样的生活已经蛮好了。他经常给自己很多限制。”袁运甫说。 “文革”时,下放到农村的昊冠中失去了作画的自由,“想起留在巴黎的同行,听说都是举世闻名的画家了,他们也正在自己的艺术田园里勤奋耕作吧,不知种出了怎样的硕果,会令我羡慕、妒忌、痛哭吧!” 他也曾向妻子流露:“留在巴黎的同学借法国的土壤开花,我不信种在自己的土地里长不成树,我的艺术是真情的结晶,真情将跨越地区和时代,永远扣人心弦,我深信自己的作品将会在世界各地唤起共鸣,有生之年我要唱出心底的最强音,我不服气!” 那时,他在巴黎的同学早就有了自己的画室,而他住在大杂院里,“我的条件不能比的,当然我会有感触,我只能把他们喝咖啡的时间也拿来工作”。 在袁运甫印象中,除了画画和写作,吴冠中几乎没有别的嗜好。1979年吴冠中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创作绣稿,湖南省委同他商量稿酬,他不要,问他有什么事要协助,他“略一思索”,答:“能否借一辆车,在贵省境内跑半月,我要画风景。”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病床上的吴冠中依然在思考。他常常给袁运甫打个电话,说自己忽然想到了什么,电话中吴冠中的声音让袁运甫很伤感,“不像他过去那样充满了生机”。 “我知道他的性格,他不会认输,他一定是一个强者。”袁运甫说。 这一次,他输给了病魔,却依然赢了这场生活。 ——摘自《中国青年报》 吴冠中语录 所谓大师,只是失败最多的劳动者,打工最多的劳动者。 一日的劳动可获得安眠的夜;一生的劳动可换取安宁的死。 我害怕衰老,但不恐惧死亡。我躯体老了,但灵魂不老,感情不老,思想不老。灵魂和躯体不和谐,老年生活我进不去,这让我痛苦! 美术界大部分画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因此他们的作品情怀和境界上不来。 美协和画院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 美术成了商业的工具,艺术活动就跟妓院一样。 现在的问题,不光是艺术教育,还有艺术场馆、大赛评奖、市场,全方位都有问题,而问题的背后,其实就是一个体制问题。 中国当代美术水准或许落后于非洲。
-
中国艺术品拍卖进入新时代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闻选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识事物
大写意
领略自然
意念
相互渗透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作品
意象
写意性
-
描述:
6月3日午夜,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夜场,黄庭坚《砥柱铭》以4368亿元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成交世界新纪录。 《砥柱铭》横空出世 2009年,明代画家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在保利拍场以16912亿元成交,成为此前国内艺术品成交的高点。据悉,黄庭坚《砥柱铭》不仅打破了这一纪录,而且远远超过5年前“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英国伦敦创下的2 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世界纪录,成为全球范围内拍卖场上最昂贵的中国艺术品。 北宋的黄庭坚是书法界公认的“宋四家”之一。这卷《砥柱铭》近6。0字,长达824米,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是现存最长的黄庭坚大字行楷。台湾书法研究专家傅申先生撰写近两万字的学术论文《从存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确定该作为黄庭坚大字行楷前期到晚期书风转变期间的产物。 手卷上有宋王厚之、贾似道,明项元汴等历代著名收藏家的钤印,卷后最早的题跋距黄庭坚去世不足50年,不仅佐证手卷为真迹,更增加了5件罕见的南宋书法作品。而手卷内容是唐代魏征的《砥柱铭》,意在勉励后学,是黄庭坚道义精神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在中国书法史、艺术史、乃至文化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和意义。 此件作品20世纪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著名收藏家藤井齐成有邻馆收藏,通过保利集团多方努力和华人藏家的鼎力协助,才得以回归国内现身保利拍场。 对此,保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迎春认为,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带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大幅提升,黄庭坚《砥柱铭》这样具有独特魅力的古代书画作品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传承,保利希望通过《砥柱铭》创造世界纪录的影响带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振兴。 中国取代法国成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 5年前,“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英国伦敦拍出了23亿元,是中国艺术品成交世界纪录的前高点。 《砥柱铭》的横空出世,不仅取代了“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保持5年之久的“全球拍场最昂贵中国艺术品”的名号,而且也使发展了l7年的内地拍卖市场迎来了第一个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纪录。 全球知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此前刊文指出,得益于中国藏品热和全球艺术市场的跃进,中国俨然已经取代法国,成为继美、英之后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 放眼整个拍卖市场,2010年春拍延续了2009年秋拍的火爆态势,中国书画依然占据市场的主角——不仅古代书画在打开价格空间的同时提高了市场预期,近现代书画也首次进入亿元时代,从而成为拉动整个书画拍卖市场的新引擎。 5月l7日晚,艺术界公认的张大干泼彩山水最精彩的作品之一——巨幅绢画《爱痕湖》在中国嘉德春拍专场中,经过近6。轮激烈叫价,以1.008亿元的“天价”成交。这一数字不但创下张大干个人作品成交新纪录,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拍卖成交价也借此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内地拍卖公司正在崛起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分析,中国书画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并频创新高,首先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进一步推动了以中国书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推广;其次,中国书画中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和当代书画市场细分明确,文化价值、文物价值、收藏价值、投资价值兼备,存世量大,对持续增加的资金介入有吸引刀。 监测中心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及文化振兴将会持续支撑中国书画市场向前发展,中国书画有望继续成为拍场主角。 就分类而言,中国古代书画作为沉淀式收藏品种,自2000年以来,无论市场阴晴圆缺还是狂风暴雨,始终保持持续稳定上涨态势;而中国近现代书画,由于在存世量、品种、素材、参与者及价位上有足够的波动空间,常有可能出现市场“黑马”。 至于当代书画,在延续近2年的低迷行情后,在2010年春拍出现反弹迹象。此前在4月5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中,著名当代艺术家刘野的作品《金光大道》(1995年作)以1914万港元夺得整场拍卖的最高价,创造了刘野个人作品新的世界拍卖纪录。 ——摘自《经济观察报》
-
新鲜世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闻选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识事物
大写意
领略自然
意念
相互渗透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作品
意象
写意性
-
描述:
地下约9米深处,其分为5层,总而积约1800平方米,墙厚近1米。 地堡内设有数十间卧室,其可容纳200人。值得一提的是,地堡内平板电视、宽带网络、跑步机、可自我净化的淋浴滞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
柳智宇:北大天才为何出家?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闻选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识事物
大写意
领略自然
意念
相互渗透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作品
意象
写意性
-
描述:
他是全国名校华师一附中走出的“数学天才”,曾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高中毕业后,他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大学毕业前,他成功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他是少女作家蒋方舟公开宣称的“梦中情人”……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成为一名修行居士。 他就是柳智宇。关于他出家的消息一经流传,便迅速播散开去,有人唏嘘叹惋,有人追忆怀念。柳智宇真的选择了古寺修行吗?他为什么要选择出世的道路呢? 寻隐者不遇 龙泉寺位于北京西山凤凰岭风景区内,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进入寺内,记者多方打听柳智宇的下落,均被婉言拒绝。一位女居士介绍说:“他在北大读书时就经常来这里做义工,特别聪明,人也随和。”她说柳智宇一心研习佛法,出家的决心比较坚定。 在这位女居士的印象中,柳智字很能吃苦,“千活的时候只顾着千活,衣服脏了也不换。”柳智宇做出准备出家的决定后,他的父母到过龙泉寺好几次。女居士说:“他的父母都比较文明,不像有的孩子的父母那样大吵大闹。” 据了解,在龙泉寺修行的居士都有分工,有的负责内务整理,有的干体力活。柳智宇是该寺“突击队”成员,最近经常到后山搬石头,为寺庙新建工程忙碌。 在该寺采访过程中,不少僧人好像统一了口径,对记者的提问一概回答“不清楚”或干脆不予回答。在建筑工地千活的一名戴黑框眼镜的男居士说:“柳智字不会见你们的,请你们不要来影响他。” 据居士和义工们介绍,龙泉寺内隐居的“真龙”不少:既有北大的也有清华的研究生。目前寺内排队等候剃度的净人众多,一些外地新建寺院,专门来这里寻找优秀人才。其中有位北大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寺里当了3年多义工,一手建起“龙泉之声”网站,去年正式剃度。还有一位名校高才生,离婚后把百万家产留给了妻儿,孑然一身来此剃度。 此前媒体报道过的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邓文庆,毕业后在福建莆田广化寺剃度出家,人称“显庆法师”,2006年来到龙泉寺。他父母先规劝他还俗,后也成为龙泉寺居士,跟在儿子身边。他的师兄、现任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是北大哲学系八七级学生,他于毕业的次年——1992年在柏林禅寺从净慧老法师剃度出家,现在已是佛教界有名的高僧。 与许多人想象不同,这些“天之骄子”们选择出家,大多不是因为感情困惑、生活所迫等原因,而多是一种人生选择。龙泉寺的僧人告诉记者:“我们是在用另一种方式为社会服务。” 曾经的数学天才 “他那篇《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提交到我们科学院(指华师一附中学生科学院,柳智宇16岁时任该院院长)评审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社科部、工科部、理科部、数学部的各位部长们,以及所有指导老师,全部沉默了。在几页A4纸上,充斥着各种我见都没见过更别提理解的字符,以及看上去似乎是中文、但却完全无法领会其意义的文字。在一片沉默之中,这篇论文拿了一等奖。论文答辩的时候,他的PPT居然能让我看懂一点点儿了,里面貌似讲了四维。我努力听,听懂了前3分钟的内容。其他一等奖得主都被各种提问淹没,轮到他的时候,又是一片可怕的死寂。最后有一个人问:‘你是如何想到去解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呢?’柳智宇回答:‘我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想了。’” 写下这段回忆文字的,是柳智字曾经的同学,当时为华师一附中学生科学院社科部部长;《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研究的是17世纪瑞士数学家雅各·伯努利提出的数学难题。“他是一个数学天才!”接受记者采访时,柳智字昔日老师和同学的第一反应都是这句话。北大数学科学学院董子静老师告诉记者,柳智宇是院里“非常优秀的学生”。院学生工作部老师证实,柳智宇毕业前已申请到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 在同学眼中,柳智宇不仅是数学天才,他的文学、哲学造诣也不亚于文科生,思想深刻的美文令许多大学教授都赞叹不已。 蒋方舟也毕业于华师一附中,比柳智宇低两个年级,曾公开宣称柳智宇是自己的“梦中情人”,她表示“我觉得他不研究数学,是我们在数学研究方面的损失。” 2006年,参加第47届国际数学奥赛,并以满分夺得金牌的柳智宇曾表示要“把数学当作终身事业”,但在进入大学后,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与佛的缘分 柳智宇的高中班主任文勇一直认定,这孩子一定会成气候。对于爱徒出家的消息,他显得很平静。文勇认为,柳智宇是他从教多年来遇到的最优秀学子。在很多人看来,出家是因为看破红尘。但他认为,柳智字是个有想法的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传言是真的,那么他将来也许会为佛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勇记得,身为理科生的柳智宇高中时,就对老庄等经典很痴迷,偶尔也会试图了解佛学。“我们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这样的事。” 柳智宇的父亲则表示,他对儿子的现状不太清楚,但尊重他的选择,“智字有他自己的想法,家人会理解的”。“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高中同学杨默涵也说,柳智宇经常与他谈论理想——让每个人都过得快乐。他说,选择修行肯定是柳智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在探寻人生的意义,找寻另一条成长之路。 北大“耕读社”成员张威说,柳智宇“怀天下之忧”,经常诵读佛经,总是想让所有人都幸福快乐,“他曾说,他的愿望是普渡众生。这个理想很远大,值得我们敬仰。” 柳智宇遁入空门后,他曾写过的一些文章也被好事者挖了出来,在网上纷纷转载。尤其被人关注的,是他在北大就读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他参加一次慈善活动后的感受:“想想夫子所说的‘大同’世界也就是这般了吧。仅仅只是一天,我已经感觉到自己在改变。这样想的时候,顿觉人生无限辽阔与富足。” 这篇题为《如何威为一个有思想的人》的文章,开篇即写道:“到了大学以后,一下子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生的方向,发现自己没有取舍的标准。怀抱很远大却显苍白的理想,却不知如何开始行动;未来似乎充满希望,叉似乎离现实非常遥远。” 他也曾设想了毕业后进入社会的人生情景:“工作了之后又怎样呢?现代社会节奏非常快,一些行业的工作量很大,还要应对很多现实的问题,升职、评奖金、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更有家庭需要照顾。”他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迷惘,“但是这一生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实现理想、改善社会?” 柳智宇说:“我感慨自己与人讨论问题时,有时好像剖析得很深刻,而内心却是一种干涩、寒凉的感觉,处处在与人对立,用自己的深刻去解构、去剖析,却没有好好从对方的角度去同情地理解。究其原因,还是自己在说话的时候,已忘却了对听者、所说者的关爱与敬重,把自己和他人割裂了、对立了。” “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的智慧是否足够明晰,使得当我们认为自己卸下社会的枷锁时,我们抛弃的不是粮食和水?随大流是安全的,因为能常与人沟通,如果离群索居,我们怎么保证自己不会堕入到自己的情绪和成见的小世界里?” 这些文字,或许能告诉我们柳智宇在思考些什么。 ——综合《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北京晚报》
-
就是爱你不完美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闻选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识事物
大写意
领略自然
意念
相互渗透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作品
意象
写意性
-
描述:
文/江岸 几百年间,《红楼梦》问世以来,聪明美丽灵巧的晴雯拥有的粉丝就众多,甚至超过作为正牌主子的宝钗等人。 她性情爽利,口角刻薄,用一丈青狠戳坠儿时毫不手软,宝玉连夜抄书,小丫头们太困,东倒西歪,晴雯不依不饶地骂道:“偶然一次睡迟了些,就装出这腔调来,再这样,我拿针戳你们几下子……”——睛雯的遭诽谤,实在不能说只是因为众人妒忌她“生的太好”。 然而即便有这么多“恶言恶行”,喜爱睛雯的还是大有人在,她坦率透明、聪明调皮,凄凉的结局又让人心生怜惜。 同样不完美的还有尤三姐。尤三姐决不是风花雪月、诗情画意的大观园物种,她有过淫荡史,也绝不完美,但她却让人如此难忘。外在的精致灵秀之下,她有一颗既狂野不羁,又清新干净的心。 林黛玉也不完美。她嘲笑起刘姥姥来刻薄无情,跟贾宝玉无理取闹起来让人发疯,她任性悲观小心眼儿,有时还有点小小虚荣和逞能。和黛玉相比,“英豪阔大宽宏量”的史湘云缺点要少得多,她身世凄凉,却活泼明朗,有她就有阳光。但我总觉得湘云这样的女子,有一种缺憾——湘云的一生,只有女孩和妇人两个阶段,从来没有,真正做过一个女人。 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里,浪荡子乔其乔,最喜欢作弄自以为精明的梁太太。他用各种手段让她着急,让她暴怒,然后旁观她,乐不可支。他作弄她的理由是:一个女人,太镇定过分了,四平八稳的,那就欠可爱——他大概说出了很多男人的心声。 薛宝钗那样的女人,可以娶回家供着当太太,但要和她要死要活的爱一场,可能性基本为零。林黛玉那样的女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有点让人吃不消,但正是因为她真实,她不完美,她会吃醋,会斗嘴,会骂人“放屁”,会看不起人,所以才显得那么可爱,那么玲珑剔透,是真正的女人。 和完美相比,欣赏真实,更需要清醒的眼睛和深刻的智慧。 ——摘自《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