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雕】搜索到相关结果 1268 条
-
交叉地带的跷跷板
-
作者:
仇媛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风貌
视觉焦点
“眼睛”
公共资源
改革开放
文化特征
艺术形式
城市雕塑
-
描述:
艺术影响着我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解读,也左右着我的情感走向和思维方式。我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实践往往依赖身边可视之物。即使它们是那么的司空见惯,我仍然乐于品读,感受其中蕴含着的生命力。某种程度上,我隐隐约约却又清清楚楚地察觉到,在客观物像与我的主观意识之间存在一个交叉地带,我对这个交叉地带的认识似乎有些模糊不清。我觉得,这是一种我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述清楚的微妙关系,或者说,这就是我一直以来试图在作品中娓娓道来的故事。
-
一带一路巡礼·格鲁吉亚篇
-
作者:
迪·尼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鲁吉亚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雕塑作品
艺术家
艺术成就
绘画
艺术成果
世界文明
-
描述:
焦点·交点能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上的特展单元展示格鲁吉亚的艺术成果,我们感到非常激动。这次双年展的主题是“丝路与世界文明”,我们精心挑选了15位格鲁吉亚当代艺术家的绘画及雕塑作品,既符合
-
3D打印技术对雕塑的冲击和影响
-
作者:
郑啸川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鲜话题
3D
打印技术
雕塑
-
描述:
又见巨型3D打印雕塑3D打印技术对于雕塑行业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早在2015年3D打印技术首次进入公众视野之时,对此话题的争论就一度甚嚣尘上。近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ational
-
“雕塑四十年展”亮相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当代艺术
城市规划
开幕式
评论家
雕塑
深圳
-
描述:
2017年12月28日,“雕塑四十年”展在深圳l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拉开帷幕。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评论家、学者、艺术家以及众多嘉宾共同出席了盛大的开幕式。
-
从刘开渠到吴为山:两代雕塑大师的情怀
-
作者:
杨江瀚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
情怀
刘开渠
大师
特里尔
雕塑
吴为山
-
描述:
与步伐……铜像的创作者,就是吴为山。特里尔市市长专程来到中国,看过铜像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通过雕塑家的妙手,马克思栩栩如生。在二十一世纪,他的理想、理念以视觉艺术的方式呈现。"我与吴为山相识多年
-
用雕塑凝固哲学家的灵魂—在马克思故乡立像
-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马克思
灵魂
艺术
凝固
哲学家
价值
雕塑
-
描述:
立像,是人类义明史上,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是对那些具有精神象征和里程碑意义的人物的纪念与颂扬。一部西方的历史,可以从历代雕塑中识读。因此,雕塑作为艺术,它不仅具有审美的作用,还蕴藏着文化、时代的价值。
-
陈健:用雕塑展现蒙古精神
-
作者:
魏妍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草原文化
呼和浩特
内蒙古
1975年
雕塑展
雕塑创作
陈健
精神
-
描述:
陈健: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专业博士。中国雕塑院青年创作中心雕塑家,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城市雕塑设计资格证书持有者。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雕塑专业教师,江苏省雕塑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协会员。陈健
-
郎钺:做感动人心的军旅题材雕塑
-
作者:
魏妍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心
军营生活
战争历史
艺术风格
题材范围
美学精神
军旅题材
雕塑家
-
描述:
"八零后"青年雕塑家郎钺的作品以具象写实见长,作品多取材于现实,题材范围十分广泛:从古代英雄到近现代名人,从革命战争历史到当代军营生活,均有表现。在艺术风格上,他尤其讲究形式美感,一方面承袭
-
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将于7月20日正式揭幕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
奥地利
平遥县
澳大利亚
雕塑家
县人民政府
发布会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2018年4月19目,由平遥县人民政府联合奥地利莫比乌斯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平遥国际雕塑节全球媒体发布会在故宫宝蕴楼召开。中国美术馆馆长、雕塑家吴为山;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主要领导;西班牙、澳大利亚、德国、奥地利等国的驻华文化官员代表.
-
铭刻的深情——来自白俄罗斯的祖孙雕塑展序
-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特性
白俄罗斯
雕塑展
序
-
描述:
肖像雕塑,熔铸与雕刻了种族特征,文化特性和时代特点,以其鲜明的形象成为地域、民族、国家、历史的象征。一尊雕像的文化内涵往往成为一个国家的表情。2016年11月,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