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德国人什么都没忘记
作者: 荆其柱   T Helles   来源: 炎黄春秋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物   柏林   忘记   德国人   雕塑   地方历史  
描述: 德国人重视历史,走在柏林大街小巷,置身 于众多的雕塑与建筑物间,你就恍如走在历史的 长廊,如果语言没有障碍,你可以直接感受到这 个地方历史的深厚、明澈、过程,以及柏林人对这 些历史的看法与评价
两尊雕像
作者: 德隆   来源: 冶金企业文化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缘起   外国历史   苍鹰   苏格兰   雕像   大理石   上帝   雕塑   代表   本意  
描述: 两尊雕像
“定音”之锤 “点睛”之笔
作者: 李剑红   来源: 医学心理指导(校园心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匠   自己做   疑惑不解   积累知识   周而复   学生时代   师傅   关键性   妻子   雕塑  
描述: “定音”之锤 “点睛”之笔
哲人与石匠
作者: 暂无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每个人   地望   无生命   雕刻师   石匠   雕刻出   作品   无分别   雕塑   石头  
描述: 哲人与石匠
妩媚的雕塑
作者: 暂无 来源: 流行色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设计   时装   文化底蕴   服装   现代艺术博物馆   大师   绘画   雕塑   展览中心  
描述: 妩媚的雕塑
中西古代雕塑的空间观念
作者: 赖兴才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   中西古代雕塑   绘画   建筑   空间观念  
描述: 中国和西方都曾创造灿烂的雕塑艺术,但是二者分属两大独立的美术体系,其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西雕塑在美学观念、造型方式以及艺术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西雕塑与空间观念之间的媒介分别是绘画和建筑,本文就中
以物寓意 雅俗共赏——从吴宅砖雕门楼看苏州砖雕艺术
作者: 王汉卿   来源: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长寿   中国吉祥图案   题款   门楼   以物寓意   表达   乾隆年间   砖雕艺术   苏州  
描述: 吴宅位于苏州古城中部,前门北向大石头巷,后门通仓米巷。相传清代乾隆年间《浮生六记》一书作者沈三白曾住于此,近代属吴姓。在这苍老幽静的古宅里,有两座藏魂魄于实物、纳炅秀于鬼工的砖雕门楼。精美的砖雕门楼
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
作者: 李瑾   来源: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人类文明   主题性   艺术事业   雕塑家   雕塑公园   文化特征   艺术形式   作品   城市雕塑  
描述: 福德《城市发展史》 关于城市雕塑,芒福德举出了鹿特丹的青铜纪念碑《被毁灭的鹿特丹市》,他认为它象征着城 市内心所蕴含的痛苦和迎接挑战的意志,因而是鹿特丹市最好的象征之一。类似这种可以成为人类 精神文明
Oliver Boberg访谈
作者: M·Mayer   吴蔚   来源: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图解释   创作实践   摄影史   主题   访谈   绘画   建筑   作品   雕塑   美术馆  
描述: M·MAYER:和许多人一样,当我第一次看到你的照片时,我丝毫没有察觉到它们完全是伪造出来的。起初认为它们稍微有点意思,虽然听上去有些老套和伤感。当我被告知它们纯粹是布景出来的结果,是绘画和雕塑
玲珑剔透的“玉意”人生
作者: 刘嘉   来源: 台声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格   玉雕   玉石   中华文明   艺术世界   艺术家   吴德   中国人   大师   人生  
描述: ,他是一个质朴而不肆张扬的人。琢玉之人也感染了玉石的温厚率真的品格。最后一批“科班”弟子玉石雕刻,因其原料昂贵,且是不可再生资源,因而是一个高成本的行业。在后继人才的培养上,必须要有厂家或者是商家的支持,才能培养出一个出色的玉者。在...
< 1 2 3 ... 89 90 91 ... 115 116 117
Rss订阅